“这个树杈刷点药剂,不要留死角。”最近一段时间,印江自治县林业局林政资源站站长杨明富和同事正全力完成一件“大事”——为全县的古树名木大树更换“身份证”和穿上“防护甲”。
隆冬时节,在印江自治县木黄镇五甲村,一颗胸径为3.2米,树高70米,树冠覆盖面积达180平方米的古树静静地伫立在公路旁。县林业局的技术员一手提桶,一手持刷,正在对这棵古树——“木黄会师柏”进行精心的保护工作,这一行动不仅体现了印江自治县林业局对古树名木大树保护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致力于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决心。
印江自治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拥有丰富的林业资源,尤其是古树名木大树资源,更是当地的一张亮丽名片。这些古树名木大树不仅具有极高的生态价值,还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是当地生态旅游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随着印江自治县乡村旅游的兴起,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前来参观这些古树名木大树。然而,这也给古树名木大树的保护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一些游客在参观过程中,由于缺乏保护意识,随意在树干上刻划,给古树造成了不可逆的损害。此外,部分群众还存在祭树祈福等风俗,这也对古树名木大树的保护构成了威胁。
为了有效应对这些挑战,印江自治县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保护措施。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做法就是检察官认领保护古树名木大树。这一做法不仅增强了保护工作的力度,还提高了公众对古树名木大树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诸如“木黄会师柏”“千年紫薇王”这种见证了红军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和风土人文的古树,在当地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为了保护这些古树,印江自治县林业局林业资源站的技术员,使用石流合剂+生石灰等药剂和开沟施有机肥,以防治病虫害和补充营养。
杨明富作为林业局林政资源站站长,他详细介绍了这次保护行动的细节。保护古树首先要对古树的生长环境进行全面评估,再根据评估结果制定详细的保护方案。在喷洒药剂的过程中,他强调要特别注意药剂的浓度和喷洒的均匀性,以确保古树能够充分吸收营养并有效抵御病虫害的侵袭。
除了对“木黄会师柏”进行保护外,印江自治县林业局还对全县范围内的古树名木大树进行了全面的梳理和登记。他们与公检法等部门开展联合磋商、信息共享,摸清全县古树名木大树的树种数量、分布生长情况,并建立了“一树一档”档案。这些档案详细记录了每棵古树的树种、树龄、保护级别、权属和生长位置等信息,为后续的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数据支持。
为了进一步加强古树名木大树的保护工作,印江还在乡镇(街道)挂牌成立了“古树名木大树保护检察工作联络站”。这些联络站由检察干警牵头,联合当地的林业员、护林员和部分党员群众,共同对古树进行保护。他们不仅定期对古树进行巡查和监测,还积极开展法制宣传,提高公众对古树名木大树保护的认识和参与度。
在每一棵古树上,记者都看到了两块醒目的保护牌。红色的是印江古树名木保护牌,上面标注着古树的编号、树种名称、树龄、保护级别、权属和生长位置等信息;蓝色的是印江自治县人民检察院干警古树名木认领保护牌,上面则标注着树名、党员姓名、联系电话等相关信息。这些保护牌的设立不仅方便了公众对古树信息的了解,也为保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监督。
据印江自治县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专职委员龙洋林介绍,通过“党建红+检察蓝+古树名木大树保护监督”模式,县人民检察院已经对全县6477棵古树进行了监督监管。通过这一模式的实施,不仅有效地保护了这些珍贵的生态资源,还推动了当地生态旅游的发展,为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收益。
如今,在印江自治县的大地上,这些古树名木大树已经成为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它们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还承载着当地人民的乡愁情思和美好愿景。随着保护工作的不断深入和公众保护意识的不断提高,这些古树名木大树将会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