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专题
强村富民印江案例|洋溪镇:“三建强”拓宽幸福路




“三建强”拓宽幸福路

——洋溪镇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典型案例

近年来,为深入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县委县政府关于“强村富民”三年行动部署要求,洋溪镇结合“两强两富”工作目标,着力从“建强基层组织”“建强乡村产业”“建强文化阵地”三方面入手,以6个示范村打造推动整镇发展,进一步补齐乡村振兴短板,推动“强村富民”走深走实。



基本情况


示范村1 新黔村



  新黔村位于洋溪镇中部,海拔630米,距镇政府驻地1.4公里,距印江县城40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组276户1121人,有党员38名。新黔村发展稻油轮作34亩、辣椒140亩、马铃薯160亩、玉米253亩、水稻700余亩,罗汉果100亩。村集体经济合作社承接2024年洋溪镇新黔村洋溪贡米基地配套基础设施760万以工代赈项目,利益联结276户,带动就业150余人。同时盘活200亩闲置土地,大户发展罗汉果,年收益约1万元。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87.5万元,收益37.54万元。今年以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达500余万元,收益40万元。


示范村2 蒋家坝


蒋家坝村位于洋溪镇北部,海拔900米,距镇政府驻地17公里,距印江县城30公里。全村共有12个村民组426户1620人,党员37名。蒋家坝村集体主要以发展茶叶产业和入股分红为主,有茶叶产业1000余亩、烤烟400 亩、水稻800亩、大豆玉米1200亩,红薯300亩、金银花种植60亩、黄精种植120亩。村集体经济将1028亩茶园出租给大户,每年租金42万元、以50.2万元入股洋溪镇蒋家坝种养专业合作社,年分红2万元、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向农户收购辣椒约5万斤,实现经营性收入10万元以上,收益0.5万元。利益联结426户,带动就业100余人。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1.9万元,收益38.19万元。预计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52万元,收益40万元。



示范村3  桅杆


 桅杆村位于洋溪镇西北部,海拔760米,距镇政府驻地13公里,距印江县城35公里。全村共有17个村民组333户1253人,党员35名。桅杆村集体经济通过入股洋溪茶叶专业合作社,年分红1.5万元,用好“六条路径”盘活原桅杆小学资产,建成腊肉加工厂,通过出租给大户每年向村集体支付租金0.75万元,腊肉加工厂就近收购农户猪肉,带动群众增收。同时,村集体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向村民收购辣椒约14万斤,实现经营性收入39万元,收益1.4万元,村集体通过国储林流转,转移性收入4.68万元。利益联结333户,带动就业100余人。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9.2万元,收益13.17万元。预计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45万元,收益4.5万元。


示范村4 曾心


曾心村位于洋溪镇中部,海拔750米,距镇政府驻地2.6公里,距印江县城41公里。全村共有14个村民组315户1241人,党员33名。曾心村以贡米一期加工厂房入股铜仁梵禾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年分红收益5万元、入股30万元到大户发展肉牛养殖,年分红收益1.5万元、通过国储林流转,转移性收入100.8万元,利益联结315户,带动就业80余人。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41.5万元,收益6万元。今年以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07.3万元,收益6.5万元。


示范村5 冷水村


  冷水村位于洋溪镇南部,海拔830米,距镇政府驻地1.5公里,距印江县城42公里。全村共有8个村民组180户780人,党员26名。冷水村以70万元入股贵州江口绿源水产发展有限公司,年分红收益3.5万元、以56.2万元入股养殖大户张宣民发展肉牛养殖,年分红2.81万元,修建养牛场出租养殖大户,年租金1.94万元。同时,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向农户收购订单辣椒约13万斤,实现经营性收入37万元以上,收益1.3万元。利益联结180户,带动就业40余人。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9.9万元,收益14.91万元。预计2024年底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45万元,收益9.5万元。



示范村6  双龙村


  双龙村位于洋溪镇北部,海拔742米,距镇政府驻地5公里,距印江县城38公里。全村共有6个村民组168户693人,党员21名。双龙村集体经济以印江县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100万元项目,盘活闲置资产,建成双龙酒厂,出租大户经营,村集体每年收取双龙白酒厂租金6.5万元、以“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茶青经营性收入24.65万元,收益0.27万元。将闲置固定资产出售收入7.8万元。村集体承接临时安置点水电安装项目,收入1.6万元。同时,村集体通过国储林流转经费转移性收入58.4万元。利益联结168户,带动就业40余人。2023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35万元,收益5.45万元,今年以来,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98.6万元,收益6.5万元。



主要做法



01 建强基层组织强内力,推动组织建设提质增效



一是管好思想“总开关”。洋溪镇高度重视“强村富民”工作,定期组织召开工作调度会,推进各项工作落地见效,要求各村(居)党组织要把“强村富民”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不断加强学习交流、明确工作思路、创新工作方法,在思想和行动上同上级保持高度一致。二是育好发展“带头人”。选优配强村党支部书记队伍,形成核心力量,带领各村立足实际,探索发展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致富的新路子,着重挖掘和培养乡土人才,对涌现在乡村一线的“米支书”“茶博士”、家庭农场示范户等纳入人才队伍,实行动态管理,持续做好村干部、后备干部培训工作,推动乡土人才服务乡村,助推“强村富民”工作。三是用好基层“先锋队”。打造一支甘于为民奉献、事事冲锋在前的党员队伍,发挥农村党员在“强村富民”工作中“中坚力量”作用,设立“党员先锋岗”,在人居环境整治、移风易俗、文化活动、理论宣讲等工作中率先垂范,组织党员干部利用赶集天、村组会、群众会等方式,积极宣传水稻、辣椒等农作物种植相关政策,帮助困难群众销售农产品,走村串户为群众送政策、送技术、送服务,架起党群“连心桥”。



02 建强乡村产业添动力,推动集体经济做优做强



一是培育特色产业为“强村富民”蓄势。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的思路,结合已有产业基础,探索水稻发展“六统一”工作思路,在洋溪河谷建成“洋溪贡米”1500亩核心产区,示范带动全镇12000余亩水稻种植,全年水稻产量达5000余吨,产值达2000余万元;坚持“种管加销”一体化发展茶产业,借助龙头企业资源改建厂房、引进生产设备、规范管理,以销定产拓展销售市场,每年加工各类干茶600余吨,总产值3000余万元。二是发展订单农业为“强村富民”赋能。探索“一二三四”工作法推动辣椒产业发展,以“一核引领”为支撑,为订单辣椒工作提供组织保障,推行“大户示范种植”和“农户主动种植”模式,建成15个订单辣椒示范种植基地500多亩,引导农户主动种植订单辣椒2000多亩。做好“政策宣传”“技术培训”“产品回收”三项服务保障,实现“订、产、收”闭环发展,落实“强村富民联结”“土地流转联结”“联农带农联结”“统一收购联结”四种联结机制,实现“企业+农户”双赢,推动辣椒产业持续健康发展,有效促进群众增收600多万元。三是盘活闲置资产为“强村富民”增色。有效盘活双龙、桅杆两座闲置小学改建酒厂和腊肉加工厂,在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就近务工的同时,帮助村集体经济每年获得固定分红或租金;盘活低效产业——罗汉果,由镇级强村富民公司出资40万元购买罗汉果烘干设备一套,出租给农户解决生产、销售、加工问题,建成罗汉果示范基地200亩,带动30余名村民就近务工;对于产业基础较为薄弱的村,通过盘活集体资金,采用入股的方式获取股利,不断增强村级集体收入“造血功能”。


03 建强文化阵地增活力,推动乡村治理高质量发展



一是抓实精神文明阵地。研究制定《洋溪镇关于深化乡风文明治理的实施方案》,推动各村(居)深入开展“1+8”星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对滥办酒席、人居环境、封建迷信、行为失范等行为开展专项治理,同时进一步健全和完善村规民约,积极引导村民参与民主管理,培养村民树立公共意识。二是抓细志愿服务阵地。利用新时代春晖社、党员活动室等平台,招募党员、青年、乡贤、帮扶干部、群众等各类志愿者,组建8支镇级志愿服务队和村级志愿服务分队,推动志愿活动在洋溪广泛开展,同时利用暑假期间,招募大学生开展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对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禁毒、防溺水、道路交通、环境治理等工作进行宣传引导,进一步营造温馨和谐、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三是抓牢党群服务阵地。依托各村(居)农家书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等党群服务阵地,制定切实可行的阅读学习制度,开展形式多样的文娱活动,定期向群众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开展专业技能培训,满足群众学习需求,帮助群众在“富口袋”的同时“富脑袋”,同时积极开展红色教育、居民议事、政策咨询等各类服务,切实提升群众归属感。


经验启示



组织是推进“强村富民”的根本保证


 要发挥好农村党支部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用党建“绣花针”穿起强村富民千条线,选优育强农村基层党组织书记,推动广大党员干部按照工作要求履行职责,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强村富民”积极性,切实把坚持党的领导落实到各方面,高质高效推动“强村富民”。 

>>>>>>



乡村产业是推进“强村富民”的物质基础


  以促进农民就业增收为重点,强化乡村发展的产业支撑,发挥本镇贡米、茶叶特色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订单辣椒,不断探索资产盘活路径,实现集体经济稳步提升,为群众在家门口灵活就业、实现共同富裕开辟出一条新路径。

>>>>>>



文化阵地是推进“强村富民”的精神支柱


  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通过“三大阵地”着力解决移风易俗、环境治理、文化生活等基层治理难题,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展现乡村文明新气象,为推进“强村富民”提供强大精神动力。

>>>>>>



来源:印江组工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田林 编辑:王琴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