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主页 > 印江要闻
走进乡村看振兴| 村美民富河坎村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紫薇镇河坎村通过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建设,大力完善基础设、发展产业。在“颜值”“内涵”方面大幅提升,一副村美、民富的幸福画卷在10.5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徐徐展开……










河坎村位于紫薇镇东南部,海拔高度700-1000米,距镇政府驻地1公里,距印江县城25公里。全村国土面积10.5平方公里,共有9个村民组,属二类脱贫村,2019年出列。2021年末户籍人口264户789人。

初冬时节,走进位于梵净山西麓的紫薇镇河坎村,映入眼帘的是干净整洁的村庄。家家户户门前用篱笆围成的花坛内,盛开着各色鲜花,把村子点缀得更加漂亮。太阳能路灯、村级文化广场、纵横交错的通组路、连户路等基础设施应有尽有。

“广场、路、灯,都修好了,闲时还可以到文化广场跳跳舞、聊聊天。就算是晚上,都很亮堂,现在什么都好,我们很幸福。”河坎村栗子园组村民严易秀笑着说道。

“以前的路,一下雨,到处都是黄泥巴,不好走。现在全是水泥路,下雨天走路鞋都不得打湿,也不会脏。对现在大家都感到很满意。”河坎村栗子村民罗金凤说。

曾经那个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藏在“深闺”的二类贫困村,已成为村民们的回忆。今天,村美、民富的幸福生活说也说不完……

“在这菊花基地里务工,80元一天。国家的政策好,各级干部很重视农户的收入。今年有将近5000元的工资。”河坎村栗子村民罗金秀说。

今年,河坎村试种菊花、金银花100亩,让群众既有土地流转金,又有务工收入。

“我们今年种植菊花、金银花有100亩左右,带动了70多个人就业。目前为止,我们的劳务工资已经付了129500元。”河坎村党支部书记田仁秀介绍道。

河坎村的“美丽经济”带动了村里的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今年袁宗桂看到商机,并用自己的民房,开起来农家乐,吃上了旅游饭。

“今年农历的7月27开业到现在,总营业额在14万左右,尤其是天麻炖鸡、罐罐肉这些土色土香的菜肴很受游客喜欢。”村民袁宗桂说。

以前的袁宗桂在河北张家口蔚县做过挖煤工,也做过临时工。栗子园水库开始修建后,他买来运输车,做起了运输土石方的工作。“这些工作,不仅辛苦,危险性高,还很不稳定。”村民袁宗桂说。

现在的袁宗桂不仅搞起了农家乐,还在山庄旁边发展了5亩生态葡萄,游客们也很喜欢,现摘现卖,今年卖了近7万元。

好山好水酿好酒。

村民任廷跃,依托优质的水自然资源优势,酿造纯粮白酒——紫薇特曲。

“我们这个酒曲是精选梵净山满坡香,爬岩姜等100多种中草药和大米粉成面后,经过特殊发酵而成。清香可口、回味悠长,好喝不上头。”

酒的品质好,从2020年8月8日开坛以来,都备受消费者青睐。“去年,销售额近六十万,纯利润在25万左右。”任廷跃介绍道。

十年奋力拼搏,十年收获满满。从一个藏在“深闺”不被人知晓的村落,变成了一个人人向往的旅游村,人均收入也翻了四番。一幅生态美、村庄靓、百姓富的美丽画卷正蓬勃发展……

“我们村10年前的人均收入是2890元,现在的人均收入是11500元。”河坎村党支部书记田仁秀说。(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玉莲 任春燕


往期回顾


印江保障农民工工资支付工作实地督查工作座谈会召开
市委宣讲团来印宣讲党的二十大精神
乡村振兴 · 人大代表在行动|任明伟:不畏艰辛破难题 履职尽责显担当

监制:左禹华 蒋智江  审校:张泽琴 田勇  编辑:吴霞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