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冬的印江,寒意渐浓,但11月26日晚县博物馆前的广场上,却涌动着比盛夏更炽热的暖流。上万名家乡群众早早齐聚于此,脸上洋溢着骄傲与期盼——他们等待的,是带着第十五届全运会贵州代表团首金荣耀归来的印江骄子、拳击冠军张家茂。

“大家好,我是张家茂!希望家乡的亲人,有更多人关注拳击、学习拳击,为家乡添彩!”当戴着冠军奖牌的张家茂出现在众人视野中,现场瞬间爆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声与掌声。这份欢呼,是对冠军的致敬,更是对家乡体育力量的自豪。此刻,这位在赛场上叱咤风云的拳击猛将,眼中满是温情,频频向乡亲们挥手致意,用最朴实的话语诉说着对家乡的感恩与牵挂。

时光回溯至11月10日下午17:01,深圳宝安体育馆。当裁判高高举起张家茂的手臂,宣告胜利的那一刻,聚光灯悉数聚焦于这位来自贵州印江的拳手。拳台上的他,刚刚经历了数回合的激烈鏖战,汗水浸透了战袍,却难掩眼中的坚毅与光芒。

冠军的诞生从不是偶然,而是一座城市体育基因的厚积薄发。在印江,体育精神早已融入城市血脉,渗透到每个角落。就在不久前的2025年贵州省热血少年自由式摔跤联赛中,印江自治县缠溪镇中心完全小学的小将们奋勇争先,凭借扎实的功底、顽强的意志在赛场上披荆斩棘,最终斩获5枚金牌、7枚银牌、8枚铜牌的骄人战绩,更以雄厚的整体实力拿下团体总分第三名的优异成绩!稚气未脱的脸庞上,写满了不服输的韧劲,他们用汗水证明,印江的体育力量正在代代相传,少年强则家乡强的信念,在这些孩子身上得到了最生动地诠释。

“通过体育冠军的榜样示范、资源带动和文化传承,培养青少年竞技体育精神,助力更多青少年爱上体育,推动印江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印江文旅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德的话语,道出了这座城市对体育事业的坚守与期许。

为了让体育精神真正走进千家万户,印江不断加快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在印江城区河畔、新寨等新建多条健身步道,让居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运动乐趣;仅2024年,就新增12座篮球场、羽毛球场,为球类爱好者搭建起竞技交流的平台,进一步完善群众休闲娱乐配套设施。与此同时,木黄纪念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公共场馆有序免费开放,年接待人数突破56万余人次,让文体惠民的阳光照亮每一个角落。

不止于此,印江还着力构建“体育+文化+旅游”的融合发展格局。7个乡镇图书分馆的建立、文昌公园“城市阅读空间”的改造提升,让书香与运动活力相得益彰;贵州·印江“梵净山”全国气排球邀请赛、梵净山登高赛、首届环贵州公园省国际公路自行车赛(铜仁赛段)等国际国内各类体育赛事的成功举办,让运动成为连接山水与人文的纽带,形成了以“赛”促“旅”、借“赛”促“游”的生动局面。

从全运会冠军的荣耀加冕,到少年小将的崭露头角;从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到文体旅融合的深度发展,印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运动之城”的内涵与担当。这座城市,既有冠军辈出的硬核实力,更有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既有山水相依的生态之美,更有文体共生的人文之韵。

如今,张家茂的归来,不仅为印江带来了一枚沉甸甸的金牌,更点燃了无数人对体育的热爱与向往。这座充满热血与活力的城市,必将培育出更多体育人才,举办更多精彩赛事,让体育精神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让“运动之城”的名片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东 田林 部分图片源于网络)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刘承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