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是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回应群众“上好学”期盼的民生工程,更是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抓手。近年来,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在县委、县政府统筹引领下,紧扣“补短板、强弱项、提质量、促公平”主线,从“统筹规划、基础建设、资源配置、师资强化、公平保障”五大维度发力,全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让优质教育阳光普照每个角落。

印江始终将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置于民生优先战略位置,将创建工作纳入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重要工作任务,构建“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的工作格局。深化部门联动机制,依托各单位职能优势,合力破解教育发展瓶颈,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的浓厚氛围。

同时,县人大、县政协将“大校额”“大班额”化解等重点问题纳入监督清单,通过专项视察、跟踪调研等方式,为创建工作提供监督保障与决策参考,确保发展方向不偏、推进力度不减。


以规范化、精细化标准夯实创建根基,深入研读评估指标体系,编制县、校两级资料建设目录,配套完善工作手册、督导程序、数据台账三类基础材料,实现档案建设“标准化”。


创新建立“一周一提示、一月一调度、双月一观摩、一季一评估”的“四个一”调度机制,精准把控任务节点,确保各项工作高效落地。此外,选聘经验丰富的兼职督学常态化入校指导,从办学规范、教学管理等维度精准“把脉”,助力学校治理水平全面提升。

坚持规划引领与资源扩容双管齐下,出台系列教育布局规划文件,系统优化县域教育资源配置。在乡村,稳妥撤并规模过小学校,保留必要教学点并保障教学质量,确保农村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在城镇,累计投入3.934亿元推进学校建设,完成木黄中学迁建、印江七小新建,实施二中、三小改扩建,启动二小迁建,新增学位6000余个,有效缓解“入学难”压力。

同步投入5118.33万元推进教育信息化,建成录播教室、智慧教室及各类功能专用教室。2025年再投入4200余万元,为乡镇寄宿制学校新建食堂6个、运动场4个,全面升级办学条件。


以师资均衡推动教育均衡,通过三大举措激活师资活力。一是推进集团化办学,组建3个初中、3个小学教育集团,构建“强校带弱校”发展模式,2024年集团内教师轮岗178人,共享教研资源320项。二是深化“县管校聘”改革,2024年调整教师岗位266人,选派55名骨干教师支教、120名乡镇教师跟岗学习;2025年再次交流教师259人(含音体美教师47人),促进优质师资流动。

三是探索“3+N”治校与“1+6+1”创建模式,以“一校一章程、一校一特色、一校一品牌”为基础,结合N项规范管理,围绕“优质均衡”实施六项专项行动,推动学校管理与教育质量双提升。


将教育公平作为核心目标,从经费、招生、关爱等方面精准发力。在经费保障上,制定统一的城乡义务教育学校公用经费基准定额,确保经费足额预算、按时拨付。在招生管理上,严格执行“就近划片入学”,依托“阳光招生平台”联合多部门开展线上审核,实现招生全程公开透明。

在特殊群体关爱上,发挥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之家等阵地作用,随迁子女公办学校就读率达100%,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5.79%。在控辍保学上,落实“双线”责任制与“七长”负责制,初中三年巩固率达100%,切实守住教育公平底线。




当前,印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县已进入冲刺阶段。印江将持续以群众期盼为导向,聚焦薄弱环节攻坚,不断夯实教育根基、优化育人环境,真正实现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跨越,全力确保顺利通过国家评估认定。(通讯员 徐丽明 任廷湖)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刘承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