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街镇传真
印江缠溪:以“蜂”为媒兴产业 联农带富促振兴


在印江自治县缠溪镇山林间的蜂箱成了 “致富箱”,嗡嗡的蜂鸣成了 “增收曲”。 养殖规模超8000箱,产值破千万,500余户群众跟着 “甜蜜” 增收!


图片







从 “零” 起步:一次考察找到致富路


 2017年,是脱贫攻坚关键期,缠溪镇还在为 “没产业” 犯愁。一次赴德江县的考察中,梨坪村党支部书记代金桂眼前一亮:林间的蜂箱既能让蜜蜂传粉,产出的蜂蜜还受市场欢迎!再看缠溪镇的条件:梵净山西麓山林茂密,五倍子、黄柏等野生蜜源遍地,养蜂 “投入少、周期短、见效快”。经镇党委研究决定:以梨坪村为试点,发展中蜂养殖!


图片


 2017年底,梨坪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采用“合作社集中养殖+农户代养”模式,首批引进 500 箱中蜂。怕技术不过关?就赴多地考察先进养蜂基地,邀请高校教授、养蜂专家上门授课;还组建技术指导小组,给周边村 “一对一” 指导,确保各村养殖初期“不翻船”。


图片


 2018年,梨坪村合作社半年就收获蜂蜜6000多斤,集体经济入账5万多元,156户社员分红1.6万元。看得见的收益,不仅打消了梨坪村村民的顾虑,更吸引了楠星、双龙等有条件的村率先加入到中蜂养殖中来,通过复制梨坪村中蜂养殖模式,以及梨坪村中蜂养殖专业合作社的蜂种供应和技术支持,推动全镇养殖规模2019年扩大至1200余箱,“从点到面” 的产业版图初步成型。






硬核升级:破解难题,让 “小蜂蜜” 成 “大品牌”


 产业要壮大,光有热情不够,得啃下 “硬骨头”。


 缺钱建厂房、买设备?镇党委政府得知县里组织申报世行贷款贵州农村发展项目后,立即牵头对接:一方面赴深圳邀请蜂蜜生产企业专业团队,结合全镇产业布局,完成产业规划、功能分区、设备配置设计;另一方面反复打磨申报材料,最终成功获批450多万元贷款。这笔资金在梨坪村建成加工厂房、冷藏仓库、产品展示厅,配置无尘智能生产设备,彻底解决“产得出、加工不了、存不住”的问题,推动全镇产业迈入规模化发展阶段。


图片


 没资质进不了正规市场?2019年,镇中蜂养殖专班团队开启 “办证攻坚”。当时铜仁市还没有蜂蜜类食品生产许可证先例,团队从县级申报、市级协调到省级评审,一步步突破。根据专家建议逐项优化加工流程、完善消毒设施、规范质量追溯体系,历时1年多,终于拿到全市首张蜂产品食品生产许可证!后来又注册 “蜂令源” 商标,通过三项管理体系认证,“缠溪镇生态蜜” 有了 “身份证”。


图片


 “蜜源是中蜂产业的生命线”,缠溪镇划定 “野生蜜源保护区”,严禁乱砍滥伐和农药喷洒;引导农户在荒地、公路边种紫云英、油菜花;2025年还在双龙村投30多万元,打造了300亩金鸡菊 “蜜源培植基地”,让蜜蜂四季都有 “口粮”,蜂蜜品质、产量双保障。






产销不愁:让深山蜂蜜 “飞” 出大山


 “蜂蜜好,还得卖得好。”2020 年疫情期间,全镇上万斤蜂蜜积压,合作社急得团团转。


图片


镇里干部四处奔走,最终与深圳和鲜公司达成合作。对方实地考察梨坪村、楠星村养蜂基地后,当场收购6000多斤蜂蜜,解了 “燃眉之急”。后来经引荐,又和贵州生资公司达成长期合作,2022-2023年销售额近1300万元,“销售难” 彻底成为过去式。


图片


图片


 节会展销树品牌名气,以“梵净山采蜜节”“缠溪镇美食文化节”为载体,连续举办多届主题活动,邀请客商、游客走进梨坪村、双龙村养蜂基地,现场体验采蜜、品鉴蜂蜜,同步开展19个村蜂产品展销;同时与周边超市、特产店建立合作,在梵净山景区设立“蜂令源”销售点,借助“梵净山”文旅IP提升品牌知名度。三是线上线下扩覆盖范围。对接国A酱酒公司、梵净云仓等平台,开通电商销售渠道,通过“村播”带货、社群营销等方式,将全镇蜂产品销往全国;线下依托梨坪村合作社服务网点,为各村代养农户提供“统一收购、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服务,确保农户“养得好、卖得出、能赚钱”。






人人受益:共享产业发展红利


 “产业发展的落脚点,是让老百姓得实惠。” 缠溪镇的中蜂产业,真正做到了 “联农带富”。


 分红一年比一年多:梨坪村合作社分红从2018 年1.6万元,涨到2024年22.3万元;楠星村、双龙村等也从2020年不足1万元,增至2024年的5万元以上。各村还把集体经济反哺民生,比如梨坪村每年为80岁以上老人全额缴合作医疗费。


图片


 “务工+代养”两条路增收:有劳动力的,到合作社务工,每年300多人次能挣超30万元工资,梨坪村杨泽普每年务工收入达2万元;想自己养的,合作社提供蜂群、技术和保底回收,两路口村黄勇从100箱养到350箱,年收入超20万元,楠星村李红梅代养50 箱,年增收4万多元。


图片


 更贴心的是,合作社实行 “统一技术指导、统一生产加工、统一品牌包装、统一市场销售”,农户不用愁技术、不用愁销路,“零风险” 就能参与。


图片


 如今的缠溪镇,中蜂养殖产业早已不是 “小打小闹”,而是成了名副其实的 “富民产业”。下一步,这里还将继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让更多人在 “甜蜜事业” 里收获幸福生活!

印江融媒体中心综合


图片
图片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阙莉淑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