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走在龙津街头,阳光温暖和煦、空气清新醉人、风景如诗如画;漫步公园,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置身社区,邻里和睦友善互助。近年来,印江自治县龙津街道以党建为引领,紧扣文明创建,用“责任网”压实58个网格任务,靠“四步工作法”破解老旧小区治理难题,更让干部沉下去、群众动起来,推动文明创建从“突击整治”转向“常态长效”,让“环境美”与“民心暖”同频共振,绘就人人参与的和美画卷。

龙津街道将文明创建与“两清两改两治理”深度融合,构建“党政统筹、部门联动、网格落实”的三级责任体系。该街道成立以街道党、政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专项领导小组,下设5个职能小组,将具体任务细化到岗、明确到人。今年以来,累计制止乱堆乱放93起,拆除违规建筑20处,从源头遏制环境乱象滋生。
龙津街道党工委委员、办事处副主任严磊表示:“街道严格按照县文创工作安排,结合自身实际,通过三措并举抓实文创工作。一是压紧压实责任,进一步明确全街道58个网格的责任边界,将任务细化到网格责任单位、社区及网格责任人,确保责任无死角;二是明确工作任务,定期制定文创工作任务清单,围绕清单逐项拆解、闭环落实,避免工作‘悬空’;三是加强巡查督查,纪工委对照工作任务清单和问题整改清单,定期或不定期开展督查,倒逼问题整改,确保文创工作取得实效。”
走进城北社区西苑廉租房小区,房屋虽有年头,但外立面干净整洁、焕然如新。“以前小区墙面满是广告,又脏又乱,现在楼道粉刷得干干净净,路灯也亮堂,住着舒服多了。”居民陈阿姨笑着说。这一变化,正是龙津街道聚焦基础设施短板、提升民生福祉的鲜活缩影。街道从群众最关心的居住环境入手,将老旧小区楼道翻新、外立面改造纳入“补短板”项目,让民生改善看得见、摸得着。
在城北社区,“社区党总支—小区党支部—网格党小组”三级组织架构延伸至每个角落,15个网格党小组通过“红色议事会”机制,协调解决物业管理、环境卫生等难题15次。甲山廉租房小区通过成立物业委员会、召开“院坝会”,推动居民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小区环境面貌焕然一新,居民满意度显著提升。
针对老旧小区、背街小巷等难点区域,龙津街道推行“宣传—劝导—整治—提升”四步工作法,组织干部入户发放《环境整治告知书》,引导群众自行清理杂物300余处;划定临时停车位50个、安装电瓶车充电桩30组,解决“停车难、充电难”问题;对拆后空间实施“微改造”,新增绿化带3处,让“整治疮疤”变身“文明亮点”。
“大妈,楼道堆杂物有火灾隐患,咱们一起清掉吧。”“大爷,您对社区工作有啥建议,尽管跟我们说。”……这是城北社区副书记田仁珍和工作组的日常。入户劝导、协调工作,尽管连轴转,但看到社区变化,大家都觉得付出值得。“我们辖区老旧小区占多数,过去道路破损、绿化缺失、车辆乱停,现在社区变美了,乱堆乱放也少了。”田仁珍欣慰地说,文明创建最终受益的是老百姓,居民对变化交口称赞。
9月以来,街道组织400余名干部群众开展集中整治行动,重点清理卫生死角、规范商户“门前三包”、整治“飞线充电”等问题。行动累计清除野广告2000余处、规范餐饮商户油烟排放50余家、拆除违规搭建12处,老旧小区环境大幅改善。同时,通过“街道干部周巡查+物业每日巡检+群众‘随手拍’”立体监管网络,今年以来已处置群众举报问题23起,形成“全民参与、全域共管”的治理格局。
龙津街道将文明创建与民生实事紧密结合,聚焦特殊群体需求,构建“需求精准识别—服务定向供给”保障体系。在甲山廉租房小区,投入11万元新建便民菜市场、规划停车位600余个、设置充电口100个,彻底解决居民生活痛点;为150余名老年人开办“幸福食堂”,提供四菜一汤暖心餐食,成为社区治理的“暖心标杆”。
通过“积分奖励”机制,居民参与环境卫生整治、志愿服务可兑换生活用品,激发内生动力。甲山廉租房小区通过绘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文化墙、开展“文明家庭”评选,引导居民从“被动接受”转向“主动践行”,小区高空抛物、邻里纠纷等问题减少80%。
“院坝会”成为龙津街道发动群众的“金钥匙”。县住建局、街道干部与西园廉租房小区居民围坐一堂,面对面解决化粪池堵塞、路灯损坏等20余个民生问题,维修路灯28盏、疏通下水道15处,居民自发参与环境卫生维护。城北社区通过“积分制”管理,激励网格员、联户长排查矛盾纠纷12起,成功调处11起,实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社区”。
“每天上班先把酒店门口打扫干净,每周还有次大扫除,看到乱停乱丢会主动劝说。”付豪酒店服务员李君艳对于周围环境变化,深有感触:“以前大家都在店外摆货,道路挤、停车难,现在统一规范后,街面整齐了,顾客也更愿意来。”
截至目前,龙津街道累计开展志愿服务活动50余次,惠及群众1200余人;评选“孝老爱亲模范”24人、“文明商户”30家,通过典型示范引领文明新风。下一步,街道将探索“网格化管理+积分奖励”长效机制,通过“环境评比公示栏”“绿色家庭积分超市”等形式,推动文明创建从“集中整治”向“长效管护”转变 。
政府一心为民,百姓自然心向往之。从儿童到老人,从党员干部到普通群众,从公益组织到社区居民,越来越多市民发挥主人翁精神,用点滴行动共建文明家园。从城区到乡村,从“面子”到“里子”,龙津街道以党建为笔、以民生为墨,在文明创建中书写“颜值”与“气质”双提升的答卷。随着“多网合一”“三网融合”等创新机制落地生根,这幅“环境美、秩序优、文化兴、民心聚”的文明画卷正加速铺展,为城市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邹雪庆 张丽娟 实习生 严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