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日上午10时至11时许,印江河水位因强降雨急剧上涨,洪峰过境中兴街道夫子坝区时,河水漫过河堤,直扑夫子坝、中坝、小河三个村的集体经济黑木耳种植基地。据现场目击者描述,洪水裹挟着泥沙冲入田间,将刚排田的45万棒黑木耳菌棒、种植箱体及铁丝网悉数冲毁,菌棒堆积在河道低洼处,部分被泥沙掩埋。与此同时,坝上百亩蔬菜田也被洪水吞噬,农作物几乎绝收。
上下滑动图片
夫子坝村党支部书记杨亚军回忆道:“水来得太猛了,三个村的黑木耳基地还没排完菌棒,水一下子就涨起来,45万棒全被冲走了,一根都没剩下。”该基地作为周边300余名“银发族”务工的主要场所,每年支付劳务报酬超200万元,是当地群众增收的重要依托。此次灾害不仅直接冲击了集体经济,更威胁到村民的务工收入。
灾情发生后,中兴街道办事处迅速联系印江县农业部门和中国人保财险印江支公司,赶赴现场开展核灾定损。据人保财险农险部经理杨庆介绍,本轮暴雨导致全县7个乡镇的食用菌产业受损,其中中兴街道夫子坝村情况最为严重。经初步核查,45万棒食用菌受损,预估损失达90余万元。
“我们已启动快速理赔程序,今天详细收集了受损资料,赔款将在第一时间打到农户账户,让他们尽早恢复生产。”杨庆表示,保险公司前期已通过遥感技术、无人机航拍等手段完成初步查勘,此次现场取证将进一步精准核定损失,为理赔提供依据。
在理赔工作展开的同时,农户自救行动也紧锣密鼓进行。在朗溪、板溪、木黄等乡镇,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指导农户开沟排水、清理受感染菌棒,防止病害扩散。对于冲倒在箱体上未被泥沙掩埋的菌棒,组织农户重新排田;对已破损但长势良好的木耳,则动员农户加紧采收晾晒,减少损失。
在朗溪镇河西村智慧生态农场,种植户陈艳和田军的60万棒黑木耳在洪水中受损严重,其中13万棒受到不同程度影响。“本来准备采收了,一场大雨冲走3万多棒,抢回来几千棒,还有2万多棒下落不明。”陈艳一边清理菌棒一边说道。田军则表示,其11万棒菌棒中约10万棒被冲毁,“现在组织工人能抢一点是一点,抢不回来的就报保险。”
据印江县气象局9月15日最新预报,本轮强降雨天气过程已结束。该县防汛抗旱指挥部于当日9时同时终止全县防汛Ⅲ级和Ⅳ级应急响应,要求各乡镇全面转入灾后重建和生产自救状态。农业部门已派出多支技术小组,深入受灾乡镇指导农户补种改种、修复农田设施;保险公司则开通绿色通道,简化理赔流程,确保赔款及时到位。

“黑木耳是印江的主导性产业之一,此次灾害对产业影响较大,但我们有信心通过自救和政策支持尽快恢复生产。”印江县农业农村局食用菌技术指导服务中心主任温良荣介绍,下一步将加强与气象、水利部门的联动,进一步完善防汛预警机制和保险理赔,增强农户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王东 吴思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