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传承2000余年的足球梦!一文带你通解中国足球运动发展史

图片


  关于足球起源的争议在国际足坛历来就是一大争议,各方各有各的说辞,英国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足球的起源地,但仅限于现代足球。如要真正谈起足球最早的起源问题,就不得不提起中国古代意义上的足球运动——“蹴鞠”。

图片

  2004年,关于足球起源一事终于有了最终定论,国际足联在这一年年初正式确认了,足球这项运动起源于中国,“蹴鞠”是有史料记载的最早足球活动,至此,这一争议话题到此也划上了句号。

  今天,小编将带大家了解一下,自古至今,足球这项运动在中国的整个发展历程和故事,算是科普吧!


始于战国




  公元前307年,赵国国君赵武灵王治国有方,国家实力日渐强大,而他所推行的“胡服骑射”更是一大壮举。当时,为了模拟马群间猎兔的场景,便以球代兔,于是足球这项运动就这样诞生了!

  春秋战国时期,蹴鞠就已经成为了一项非常受欢迎的运动,当时,这项运动仅限于马上,但已经有了“蹴鞠”之名。而这“蹴鞠”一词,最早见于《战国策》和《史记·苏秦列传》中。据书中记载,苏秦游说齐宣王时,在谈到临淄(今淄博市)这个地方时,说道:“临淄之中七万户……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竿、鼓瑟、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

图片

  而关于蹴鞠一词的释义,据古书记载,“蹋”即“蹴”,即踢的意思;“鞠”,球也,即古代的足球。另外,蹴鞠在古代不仅是一项运动,还是当时训练士兵、考察兵将体格的方式,古书有云:“蹹鞠,兵势也,所以练武士,知有材也”。


定于汉代




  蹴鞠发展到了汉代,逐渐形成了规范化、专业化的的运动体系,而汉代也成为了中国足球这项运动最重要的一个发展时期。

  据史书记载,汉高祖刘邦就是一个“超级球迷”,他非常重视蹴鞠这项运动的推行推广,将蹴鞠逐渐打造成了一项非常专业化的运动,不仅有非常健全的比赛规则,还在皇宫里建立了专业的足球场,史称“鞠城”,并有围墙和看台。

图片

  当时,为了在踢球时避免球滚到很远的地方,鞠城一般会修建在低洼处,这样就不会为捡球浪费时间和体力。同时,比赛双方各有12名队员,而比赛的胜负取决于踢入对方球门的进球数,这一点与现代足球极为相似。

  当然,不同于现代足球的是,汉代的足球比赛过程非常激烈,有时候为了摆脱对手的攻击,推摔等动作也是规则所允许的。


兴于唐代




  继汉代推动了中国古代足球运动达到一个高潮后,足球运动在大唐时代迎来了第二个发展高峰期,特别是在制球工艺上,让足球本身的发展上了一个新台阶。

  在唐代,制球工艺方面有两大改进:一是把用两片皮合成的球壳改为用八片尖皮缝成圆形的球壳,使得球形更圆了;二是把球壳内塞毛发改为放一个动物尿泡,“嘘气闭而吹之”,成为世界上最早的充气球,使得球更轻了。如此一来,踢起来不再费力,所以蹴鞠运动便开始走向大众。

图片

  另外,在唐代的蹴鞠中,球场上已初现真正意义上的“球门”,称“毬门”。而这个“毬门”分为两种,一种是双方一边一个,分别向对方球门进攻,类似于现代足球;一种是“单毬门”,设在球场中间,上面有一个门洞,双方都竭力往里面踢,谁踢进谁得分。

  另外,据考察,现代女足也是起源于唐代的蹴鞠运动,所不同于的是,唐代女子足球的踢法不用球门,以蹴鞠踢高、踢出花样为能事,是一种纯粹的观赏性娱乐运动。

图片

  当时,唐代的宫中“女足”运动兴盛,整体水平都非常高,而宫中的女足队伍被视为“皇家女子足球队”。另外,在宫中会定期举行“女足”比赛,供皇亲贵族观赏。

  然而,在唐以后,“女足”这项运动便走向了落没,特别是五代以后,由于缠足恶俗的出现,直接剥夺了女性踢球的权利,也让这项女足运动几乎销声匿迹!悲矣!


盛于宋代




  尽管唐代的足球运动兴旺发达,但这项运动仅仅是皇权贵族们的运动,而宋代则是真正将这项运动推向了全民娱乐的新高度,可以说是万民皆欢。

  前文说道,汉高祖刘邦是一个“超级球迷”,而宋太祖赵匡胤对于足球的痴迷毫不逊色,他是一个彻底的“疯狂球迷”。据史书记载,赵匡胤除了对于足球的痴迷外,他还是一个技艺高超且赫赫有名的球员,特别是在当时被人追捧的“花式足球”,时称“白打”,更是得心应手。

图片

  而所谓的“白打”,即是在踢球时,用头、肩、背、腹、膝、足等部位接触球,灵活变化,随心所欲,可使“球终日不坠”。

  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一幅宋太祖蹴鞠图,就很好的描述了当时蹴鞠这项运动的兴盛之景,图中踢球的就是赵匡胤与其弟宋太宗,而观看的是大臣赵普、楚昭辅、党进、石守信等四位宋朝开国功勋。

图片

  蹴鞠运动在宋代尽管如此兴盛兴,但也掩盖不了北宋王朝的败落。公元1127年,北宋国力日衰,金兵入侵,“靖康之难”爆发,金人将徽宗、钦宗二位北宋皇帝和大量妃嫔、皇子、宗室人员掳去的同时,还特别掳走了12名球员。

  由此可见,当时的足球运动已经传到了周边一些国家,影响力巨大。


俗于元代




  随着大宋王朝的覆灭,足球这项运动的发展一时之间戛然而止,到了蒙元时代,蹴鞠这项运动已彻底沦为一项低俗的娱乐项目。

  关于这一点,我们从关汉卿等人的散曲中便可一探究竟,在这些散曲中,记述了当时男女对踢足球的情景,但这种男女对踢,已不再是一种竞技娱乐,而是由艺伎表演取乐权贵的游戏,此情可悲矣!

图片

  在当时,踢球娱乐的社会性已大大缩小,它不再是节日的活动内容,也不再是宴会上的节目,而是和放荡行为相联系的娱乐。

  就连元朝大臣阿沙不花也言道:“以蹴鞠而获赏,奇技淫巧之人进,而贤者日退,国将如何!”,另外,地方官也通过劝善文,指责蹴鞠与击球、射弹、粘雀等都是“不遵先业,游荡好闲”。


隐于明代




  元朝时代的蹴鞠运动的发展,可以说是不进反退,彻底沦为低俗娱乐项目之下,蒙元王朝也在一步步走向覆灭。朱元璋推翻元朝称帝以后,以前朝为鉴,下令禁止蹴鞠这项运动,并严禁军人蹴鞠误事,且下旨“蹴鞠者卸脚”。

  明熹宗也曾下禁令禁止过踢球,社会上的“正人君子”也认为踢球是一种“浪荡”的行为。用球门的蹴鞠踢法已经消失,朝廷宴会的表演节目也没有踢球了。

图片

  尽管在统治阶层的严令禁止之下,蹴鞠在权贵及官场近乎销声匿迹,但民间对于这项运动的魅力却无法抵挡,蹴鞠在民间依然非常盛行。

  明朝的蹴鞠运动,既有广大的群众基础,又与商业利益紧密相连,当时的蹴鞠运动,不仅有男足,而且有女足,甚至连青楼女子水平都很高。陈继儒《太平清话》中记载,“以女流清芬,挟是技游江海”。而明朝最牛的女足队员叫彭云秀,打遍天下无敌手,甚至男足都以与她同队踢球为荣。

  可见,大量明朝人爱踢球,数量可能超出想象,普及的程度甚至超过今日。

图片

  同时,明朝蹴鞠运动的火爆,带来了巨大的商机,即:鞠的制作!

  令人难以置信的是,明朝出现了一些专门制作鞠的手工业作坊,生产出售各式各样的鞠(时名为“健色”)。
  根据文献记载:《蹴鞠图谱》中的记载,“健色名”有24种;《蹴鞠谱》中的记载,“健色名”有40种。由此可见,制鞠已经成为了当时的一大产业!

禁于满清




  清朝入关后,喜欢射猎的满族统治者,认为汉人蹴鞠时的众人集聚活动有串联密谋之功能,所以顺治皇帝曾口谕,对蹴鞠要“即行严禁”而后来,乾隆皇帝又干脆明令禁止蹴鞠活动最终,这项风靡中国2000多年的蹴鞠运动,就此销声匿迹

  当然,清朝也并不是完全禁止蹴鞠运动,偶尔也还玩一玩“冰上蹴鞠”,但这对汉人不开放,是满人的专属权益。《帝京岁时纪胜》说:“金海冰上作蹙鞠之事,每队数十人,各有统领,分位而立,以革为球,掷于空中,俟其将坠,群起而争之,以得者为胜。

图片

  在清代,蹴鞠的消失也和士大夫们有关,在他们看来,蹴鞠会消磨意志,引起战备松懈、民众不思进取等一系列问题,所以反对人们玩蹴鞠。民间流传着一个版本,说顺治皇帝禁止蹴鞠是因为他的八旗勇士在蹴鞠比赛中输给了内侍,所以恼羞成怒禁止了蹴鞠。虽然这种说法属于野史,但能看出清朝统治者对蹴鞠的态度。

  正是在清朝统治者的严令禁止下,蹴鞠逐渐销声匿迹,最终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而足球这项运动,从此基本退出了中国的封建历史舞台...


强于民国




  前文说道,清政府为了加强对于汉人的统治,不仅制定了汉人聚会人数30的限制,还将蹴鞠这项运动强行禁止,但这似乎也并没有阻止清政府的覆灭。在晚清时代,政府外忧内患,国内民不聊生,国家已到了最危机的时刻。

  终于,随着辛亥革命的爆发,清政府倒台了,中华民国的建立,也让统治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封建专治走向了灭亡,也正是在这个时候,尽管数十年的民国战乱不断,但中国足球在这一时期曾称霸亚洲多年,甚至一度比肩欧洲强队。

图片

  当然,在经过清政府长期严禁之后,民国时期的足球运动已经与中国古代的蹴鞠没了任何关联,而这时的足球运动则是从西方传来的现代足球。

  关于现代足球的起源,公认的以1863年10月26日在伦敦成立“英国足球联合会”为标志。自那以后,英国人的现代足球运动便陆续传播到世界各地,成为全球最为广泛最受人喜爱的一项体育运动。

图片

  现代足球传入中国,最早是在香港、上海等沿海地区展开。当时香港队的球员基本都是西方人组成,直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在皇仁书院、圣约瑟书院等教会学校中,才开始有华人学生踢足球。

  此后,中国足球便迎来一发不可收拾的黄金发展期,从1913年首届远东运动会(即亚运会前身)起,中国足球队首秀获得亚军后,就从来没有在亚洲尝过败绩,在1915年到1934年近20年间,中国队9夺远东亚运会冠军,并在1936年、1948年两次入围奥运会正赛。

图片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中国队有一位比肩贝利的亚洲球王,也是世界五大球王之一的李惠堂!1936年,第11届德国柏林奥运会,李惠堂领衔中国69名运动员在奥运会上举旗,并帮助中国足球队横扫越南、新加坡、印尼、缅甸、泰国、印度等队,取得了27战23胜的不败战绩。

  在奥运会正赛中,中国队面对当时的世界顶级强队英国队,居然打了个旗鼓相当,在第1轮中与英国队打成0:2,尽管输掉了最后的比赛,但中国队的表现还是让世界球迷眼前一亮。最终,中国队在16支参赛球队中位列第12名。


由盛而衰的60年




  建国初期

  1949年新中国建立后,战乱的动荡不光让国家的经济一贫如洗,体育事业更是一穷二白,而体育强国的思想在这时也逐渐提上日程,贺龙元帅便是在此时担任的国家体委主任。

图片

  在贺老总的亲自主持下,中国的乒乓球水平上去了,羽毛球水平也上去了,在世界上有了一定名气,可唯独足球水平和世界强国相比还差得远。贺龙认为,世界各国一般比较重视足球,尤其是在一些国家,如果足球运动水平不高,即使其它项目再强,也被人看不起。因此,贺龙决定为中国足球翻身,付出了更多的心血。

  1954年,在中国足球“走出去”战略之下,贺龙决定派运动员去匈牙利,当时匈牙利足球运动水平很高,曾获得奥运会冠军。国家体委派出青年足球队,由柯轮带队,远赴匈牙利学习。这样,中国足球队的水平有了一次飞跃,不久即成为在亚洲数一数二的足球队。

图片

  在短短几年内,中国足球水平明显进步,北京与八一队分别战平16届奥运会冠军苏联队,而国家队在中苏匈3国对抗赛中战胜当时的一流强队匈牙利,在与亚洲其他队伍的较量中毫不落下风。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中国足球运动队水平很快提高了一大截,成了亚洲强队。中国足球队一时成了世界强队之一。这是在新中国体育运动史上,中国足球队进步最快、最辉煌的时期。

图片

  尽管在这时欣欣向荣,但毕竟中国足球在战后才刚刚恢复起步。1957年,中国队才真正意义上第一次参加了世界杯预选赛,结果以1球之差负于印尼,失去出线权,没能取得更大突破。

  而这一时期出现的李凤楼、陈成达、年维泗等人,不但成为国家队主力,更以自身的素质、能力、魄力在此后几十年里直接影响着中国足球的发展,成为了中国足球往后发展的奠基人。

  1958年,由于政治原因,中国退出了国际足联,此后一直没有参加正式的国际比赛,仅仅与亚非友好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进行友谊比赛,即使是这样,中国队在亚洲地区鲜有对手。

  1966年,亚洲新兴力量运动会上,中国队1:2惜败给当时的世界杯八强球队朝鲜队,中国队在60年代中期还是达到了第一次巅峰。

  再登巅峰

  1974年,在泰国等友好国家支持下,中国队重返亚足联并参加了该年的德黑兰亚运会,只可惜小组赛就被淘汰出局。
  1976年,中国队首次参加亚洲杯便获得季军,而两年之后的1978年,中国队再获亚运会季军。
图片
  1981年1月4日,世界杯亚大区预选赛大组赛决赛中,中国队加时4:2击败当时的亚洲强队朝鲜队,随后在亚大区四强赛中又3:0将亚洲杯冠军科威特斩于马下,并两胜亚洲新锐沙特阿拉伯,但在附加赛中不敌新西兰无缘世界杯。

  1984年,尼赫鲁金杯赛上,中国队凭借赵达裕的进球1:0击败了世界杯冠军阿根廷队,年底的1984年亚洲杯上又夺亚军,中国队达到第二次巅峰。
  5.19启示

  1985年5月19日,头顶亚洲杯亚军光环的中国队,在打平即可出线的情况下主场1:2爆冷输给了香港队,从而引起了球迷的极大不满,并引发了中国足球史上最大的足球骚乱事件,即“5·19事件”。
  曾雪麟的下课不仅仅因为比赛的失败,更被当成安抚民族主义情绪,稳定社会的替罪羊。这意味着中国足球被赋予了沉重的社会使命。
图片
  5.19事件是中国足球改革的一次导火索,改革后的几年中国足球在各项赛事中取得了不错的成绩,88年进入奥运决赛圈,89年辽宁队获得亚俱杯冠军。5.19事件可以说给当时的足球打了一针“鸡血”,也拉开了中国足球改革的热潮。
  1987年,奥运会东亚区预选赛上,中国队在主场不敌日本的不利形势下,客场2:0击败日本队,时隔40年重返奥运会赛场。但自此后的20多年,中国队再也未击败过日本队。
  随后在1988年的汉城奥运会上,中国队一平两负一球未进小组赛即遭淘汰。
  1989年,对阵阿联酋和卡塔尔的两个“黑色三分钟”,中国队只差一步到罗马。这种戏剧性的结果,使足球在中国社会受关注的程度达到了空前的高峰,但中国足球却自此进入了长达10年的低谷期。
  十年低谷

  自1989年意大利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6强赛中,两个“黑色三分钟”不敌阿联酋和卡塔尔后,中国队再度无缘世界杯,中国队便迎来了长达10年的低谷期。
  1990年北京亚运会1/4决赛,中国队0:1被泰国队淘汰,饮恨国庆夜。
  1993年,刚刚获得亚洲杯季军的中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小组赛中兵败伊尔比德,德国籍主教练施拉普纳率队连败给鱼腩也门和强队伊拉克,小组赛即打道回府,此次失利也催生了中国职业联赛的举行。

图片

  1994年,中国队在广岛亚运会决赛中获得亚军,决赛2:4不敌乌兹别克斯坦队,此后十余年中中国队屡次不敌乌兹别克队。
  1996年亚洲杯,中国队小组赛“默契球”不敌日本队,在凭借已被提前被淘汰的叙利亚队的公平竞赛精神得以出线,随后不敌沙特止步八强。
  1997年世界杯亚洲区预选赛10强赛中主场先后被伊朗和卡塔尔羞辱再次被无缘世界杯。
  1998年英国人霍顿担任中国队主教练,带领经过几年职业联赛磨砺的中国队先后获得了东亚四强赛亚军和1998年曼谷亚运会季军,但霍顿兼领的国奥队在1999年的2000年悉尼奥运会预选赛中再度折戟。
  韩日巅峰

  2000年,“神奇教练”米卢接任国足,获得了2000年亚洲杯第4名,2001年十强赛中,中国队接连击败阿联酋、阿曼、乌兹别克斯坦、卡塔尔队提前2轮出线首次入围世界杯,这是中国球迷记忆中最喜悦的时刻。米卢带来的快乐足球,实现了国人40多年来的梦想,中国队进入了第三次巅峰。

图片然而,进入世界杯的快感只维持了很短的时间,随之而来的是深深的失落。不过,正如一些人所言,能进世界杯本身就是胜利。或许,这次突破就是中国足球发展的一个契机。

  2002年日韩世界杯赛中,中国队接连不敌哥斯达黎加、巴西和土耳其小组赛即被淘汰,一球未进失九球的成绩位列沙特阿拉伯之前排在32强的倒数第二位(沙特阿拉伯一球未进失12球)。
  蹒跚前行

  2004年,在本土举行的亚洲杯上,荷兰人阿里·汉率领的中国队一路披荆斩棘,最终获得亚军。揭幕战中先是2:2战平巴林队,随后5:0横扫印度尼西亚,又1:0险胜卡塔尔。四分之一决赛中3:0胜伊拉克杀入半决赛。半决赛中与伊朗战满120分钟1:1难分胜负,点球大战中凭借门将刘云飞的精彩表现4:3险胜杀入决赛。决赛中上半场结束时曾1:1追平日本,但下半场65分钟时日本队手球将球打进,补时阶段日本队又绕过后卫、晃过门将,推射空门入手,中国队1:3日本队痛失冠军。
  同样是在这一年的10月份,中国队在世界杯预选赛亚洲区小组赛中因进球数少一个被科威特淘汰。此后,随着中国足坛数年的混乱(假球、黑哨、贪污、腐败),中国国家队也陷入到前所未有的动荡之中。FIFA排名屡创新低,并在2007年亚洲杯(小组赛即遭淘汰)和2010南非世界杯预选赛(20强赛即遭淘汰)中先后折戟。

图片

  在这一时期中,中国队的主帅换了一波又一波,从阿里·汉到高洪波,到卡马乔,到佩兰等,但再次站上世界杯舞台似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而国足走马灯式的换帅,完全没有任何一点实质性的改变。
  2015年2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3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对外发布《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方案》涉及足协改革、联赛改革、国足建设、青训体系、申办世界杯、中国联赛足彩等内容,从国家层面明确了足球的战略意义,此举备受外界瞩目。
  次年,中国足协便宣布马尔切洛·里皮担任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主教练,请来世界级最为著名的冠军教头,似乎预示着足协对于中国足球改革的期望与理想。足协花费天价请来里皮,尽管不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惊喜,但失望总归大于希望,里皮也没能成功带领国足站上世界杯的舞台。

中国梦、足球梦




  近几年,中国足球的改革不断加大力度,从三级职业联赛(中超、中甲、中乙)的确立,金字塔模式的逐级扩军计划;到各级国字号红、黄、蓝队的大号集训队;以及大力发展校园足球,增加青少年足球人口基数等等整改措施。尽管从目前看来,这一系列的举措仍然收效甚微,但只要改变就一定还有希望!

图片

  中国足球,在挫折中一直不断前行!
  更有一直以来不离不弃的球迷!
  还有,我们的足球梦!
  有梦想,才有希望!
  这就是我们的时代!

  来源:神州足球


图片
图片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刘承芳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