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街镇传真
沙子坡镇韩家村:加快推进乡村振兴 打造和富美家园


  近年来,沙子坡镇韩家村立足全村资源禀赋和生态优势,坚持党建引领固根培元,筑牢党支部战斗堡垒,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工作抓手,探索推行“三个一、四个四”乡村治理工作机制,着力打造宜居宜业和富美家园。



  党建篇:党建引领聚合力,乡村发展增动能


  村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村子强不强,要看“领头羊”。韩家村地处印江北部乡镇沙子坡镇西南部高山地带,过去产业基础薄弱,几乎没有村集体经济资金积累,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带动当地更多劳动力就地就业,实现增收致富,成为村支部当前的头等大事。


  为此,沙子坡镇党委政府选优配强村领导班子,注重村级后备干部培养,夯实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村党支部按照党员标准管控体系,发挥领导班子示范带动作用,按月开展好支部活动,扎实开展“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和民主评议党员,以我为群众办实事为载体,每月党员亮出工作业绩,凝聚党员群众,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党支部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显著增强。


  村“两委”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集中群众智慧,充分发挥党支部政治引领作用,整合全村土地资源,按照山顶集中连片发展茶叶基地、山腰村民聚居地发展玉米、瓜果等农作物、山脚平整耕地发展订单辣椒的种植思路发展好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随着茶叶基地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成熟,2024年,争取东莞市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160万元注入村合作社,成立村级茶业公司进行统一运营、统一标准、统一管护、统一加工、统一品牌,流转周边四坳村、冷草村、天星村土地500多亩,实现流转土地和经营性资产有租收、群众务工有资收、合作社销售茶叶有营收。


  “现在,我在家门口就能就业,每月工资5000多元,顺便种植点蔬菜,不仅方便照顾老人,还节约了生活成本,比外出务工安逸多了。”村民李世强喜笑颜开地说。


  据了解,茶基地今年以来已带动群众务工收入达60万元以上。村委委员李爱军信心满满地说:“作为村干部,就是要示范带动群众增收致富,去年我整理荒地,发展了30亩辣椒,净收入1亩有1000元左右,今年又扩大规模,盘活了本村50亩耕地和天星村50亩荒地,发展130余亩辣椒,现已发放务工工资10万元以上。只要天气好,管理到位,相信今年会有好的收成。”


  在村支“两委”的示范带动下,脱贫户张玉富也发展了订单辣椒50余亩,脱贫户黄廷友、张月海还搞起了养羊产业,合计60余只,脱贫户张金洪、张金勇等也不甘落后,纷纷搞起了养牛产业,每家都是30多头,全村产业发展呈现欣欣向荣的大好局面。据统计,全村村民发展订单辣椒400多亩,牛130余头。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在镇党委政府的指导和关心下,盘活本村一次可出栏600头的养猪场,采取种养结合的思路发展好养猪产业,充分利用辣椒地收割后的空档期,种植猪草和其他农作物,发展壮大养猪产业。”韩家村党支部书记谯信敖说。


  “韩家村山顶海拔高,日照足 ,降水充沛,排水条件好,土壤ph值在4.5—6.5区间,富含钾、磷等矿物质及微量元素,具有天然的种茶优势,种植出来的茶叶品质非常优良,在贵州印江宏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的带动下,我们精心打造梵境云山茶品牌,与村合作社签订了营销合同,举全村之力拓展市场,在党委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下,一定能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韩家村村办企业印江梵境云山生态茶叶有限公司董事长李红军娓娓道来。


  人心齐,泰山移。如今的韩家村,田间地头天天忙,茶叶管护、采摘、加工高效运转,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按下快捷键。正是驻村工作队、村党支部和人民群众大家坚定信心、苦干实干,稳中求进、善作善成的结果,深刻地诠释了新时代贵州新征程上党员干部群众的奋进姿态、干事作风、发展基调和工作方法。


  

   治理篇:两清两改两治理,乡村振兴添活力


  2025年,贵州省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出“两清两改两治理”(清理房前屋后、清理残垣断壁;改厕、改圈;治理污水、治理垃圾),其目的就是要以此为工作抓手,彻底解决农村人居环境突出问题,提高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提升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推动资源、资金、人才、信息、技术、数据等生产要素下沉到乡村,助推乡村全面振兴。


  韩家村作为印江第一个全国文明村,创新提出和实施“两清两改两治理”文明创建“三个一、四个四”工作法,即一套专班强推进,一张网络全覆盖,一本台账盯落实;四共议事(共商、共建、共管、共评)定方向,四动评比有力量(评比促动、积分驱动、示范带动、奖惩联动),四勤执行不走样(勤走访、勤检查、勤反馈、勤改进),四定制度管长远(定人、定时、定标、定责),深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两清两改两治理工作”。


  “今年端午节,村里面采购了20只鸭子等物资,全村在家的人在文化广场一起吃粽子和水果,还举行了抓鸭子活动,我家还被评为‘十佳卫生家庭’。”陈正娥眉开眼笑地对笔者说道。


  “我们紧扣“三个一、四个四”工作法,配套相关工作机制,比如党员标准化积分管控,每月在家党员支部活动日当天面向全体党员公开自己每月业绩,又如乡风文明‘积分制’,从遵纪守法、产业发展、移风易俗、文明卫生等几大方面29项具体事项划定正负面清单,正向的加分,负面的扣分,驻村工作队协助村支‘两委’采取日常排查、重点走访的方式管理全村,每月在家庭积分栏公示家家户户积分情况,每季度以评促建的方式引领文明新风,取得良好社会效果。”驻村第一书记张坤鹏说道。


  驻村干部李海松说:“我们还制定了韩家村卫生工作‘区域定点包保’责任清单,围绕通村路、通组路、连户路、产业路和文化广场等公共区域,把全村划为三个大的区域,每个区域由1名驻村干部和1名村干部负责,具体量化党员、村民组长、公益岗位、低保户等各自的责任区域,大家一起推进村容村貌整体改善,久久为功迅速高效推进环境卫生大整治,全村整体环境焕然一新,生产空间、生活空间和生态空间干净整洁,赢得了全村群众的极大支持和各级领导的纷纷点赞。”



  生态篇:生态振兴可持续,宜居宜业和富美


  以前,在生活空间方面,韩家村旧房林立,还有危房,垃圾遍布,为此村“两委”伤透了脑筋,改变脏乱差的人居环境迫在眉睫。2014年以来,通过实施危房改造、“四改一化一维”、住房补短板、太阳能路灯亮化、人畜饮水工程等项目,奠定了良好的生态设施基础。合理规划垃圾收集点和污水处置地,整村推进配套垃圾箱、垃圾池,实现垃圾“户投放、组保洁、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置”,有效确保垃圾日产日清;沿着通村路,增设了排水沟,还实施了污水处理项目,全村污水实现进池处理。


  在生产空间方面,过去韩家村产业结构单一,村民以种植传统农作物水稻、玉米为主,产业结构单一。随着韩家村大量农村壮劳动力流到城市,全村又地处高山地带,地形切割深,没有天然的河流,生产用水一度紧张,村“两委”主动作为,坚持生产生态协调、增产与增效并重,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精心实施茶叶、生猪、订单辣椒等项目,加大农机推广使用,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如火如荼,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绿色低碳循环发展走在同类型地区发展前列,家庭人均可支配增收从2017年5000多元提升到2024年15000元左右。


  在生态空间方面,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仅实施了退耕还林等一揽子项目,还沿着通村路栽下了致富树山桐子,在靠近林区的荒山荒地区域,种植山桐子100多亩,筑牢生态屏障。“下一步,我们将依托全村的苗圃基地,一方面盘活红枫、海棠、红叶色楠等苗木资源,围绕村庄周边、产业路、印盒山等生态空间移栽一批,着力打造田园乡村升级版,这是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现实需要;另一方面将以‘两清两改两治理’为契机,动员苗圃大户为各村提供优质苗圃,以廉美的价格优势助推各村生态振兴。”驻村第一书记张坤鹏说。


  事虽难,做则必成;路虽远,行则必至。如今的韩家村,在“两清两改两治理”“三个一、四个四”乡村治理模式的推动下,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蒸蒸日上,乡村治理井然有序,村庄和谐稳定,正以昂扬的姿态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宜居宜业和富美家园。通讯员 张坤鹏  李海松)


图片
图片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田林 编辑:刘承芳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