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印江木黄镇木黄酒业依托当地资源优势,利用传统酿酒工艺,全力打造“德聚”“仁聚”“礼聚”系列品牌,以一杯杯优质酱香酒赢得市场青睐,更通过产业发展带动了周边经济活力,为群众铺就了一条稳定增收的就业路。
走进木黄酒业,生产车间里蒸汽氤氲,酒香弥漫,传统与现代完美融合:既有传承百年的“12987”古法酿造技艺——一年周期、两次投粮、九次蒸煮、八轮发酵、七次取酒。
科学规划的产能体系也井然有序。自动化行车替代了人力搬运,数字化管理风冷系统让酒醅发酵更均匀,先进的生产设备和检测技术,不仅提高了白酒生产效率,更确保了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我们始终坚持‘质量优先、适度增长’,让产能服务于品质,满足市场需求。”公司生产副总张海兴介绍,目前企业年产优质酱香基酒500千升,所有生产环节严格遵循酱香型白酒“12987”传统工艺——端午制曲、重阳下沙,历经多次发酵、取酒,每一环节都由经验丰富的酿酒师团队匠心把控。“从原料甄选到基酒酿造,我们不敢有丝毫懈怠,这是保证品质的根本。”
如今,木黄酒业优质酱香基酒总储备已达1200千升,一坛坛陶坛中的基酒在时光中静静老熟,成为企业高品质发展的坚实底气。“这些老酒是我们的‘压舱石’,也是未来发展的信心所在。”张海兴说,企业将持续深耕木黄产区,恪守传统工艺,科学管理产能,用匠心与时间酿造值得信赖的酱香美酒。
产业兴则就业稳。在他身后,工人们正挥舞铁锹,将经过蒸煮后的原料进行摊晾拌曲。酿酒师任万里则守着簸箕上甑的老手艺,只见他双手灵活拨动糟醅,精准把控每层厚度。
“上甑讲究轻、松、匀、薄、平、准,动作要稳,蒸汽要通,这样才能保证酒醅受热均匀,酿出的酒才更香。刚开始对糟醅、蒸汽把握不准,如今在师傅的悉心指导下,已经掌握了上甑技巧。”任万里讲解着技术要领,回忆起刚接触上甑作业时,满是感慨。
任万里家住印江县板溪镇大坪村,2021年,他开始接触酿酒行业。四年的时间,他从行业“小白”,成长为车间主管。
“2021年2月我到木黄酒业上班,公司特别重视培养我们,多次组织我和另外7名同事去仁怀、茅台镇学习。” 任万里笑着说,当初一起外出取经的8个人,如今都成了厂里的技术骨干,而他自己不仅完全掌握了酱香酒酿造工艺,每月还能拿到 6000 多元工资,日子过得踏实又红火。
像任万里这样在木黄酒业实现稳定就业的群众还有很多。目前,公司共有员工109名,其中不少是周边村镇的村民,他们在这里通过技能培训成长为产业工人,既实现了“顾家、挣钱”两不误,也为企业发展注入了本土活力。
产业的生命力,更体现在市场的认可中。“目前,我们上市的产品有木黄窖1934·德聚、仁聚、礼聚三款,已销往全国21个省、70余个地区,截至目前销售量达800多万元。”公司行政副总周宏伟介绍,下一步,企业还将陆续推出几款新产品,进一步拓宽市场版图。
一杯酱香酒,串联起产业链上的品质坚守、群众增收与区域发展。木黄酒业以传统工艺为根、以科学管理为翼,在酿好每一滴酒的同时,正以实实在在的产业力量,为印江经济发展添砖加瓦,为乡村振兴注入持续动能。(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丽娟 邹雪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