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印江 > 历史文化
印江地名故事 | 隽永的状元故里







  

  状元故里,民宅名,隶属印江县新寨乡小云村。


  印江县城南面地势突兀,形同屏障,庇护着印江县城。沿着山路盘旋而上,登上山顶,眼前一片开阔,只见绿树成荫,独居土家特色的民居星罗棋布,由于海拔较高,这里常年云遮雾罩,于是人们赋予它一个诗意的名字:大云半、小云半。同时,它还有另一个名字:“状元故里”。说起它名字的来历,印江的大人小孩很自豪。因为说起它,必然将引出印江人独享的一份皇家殊荣。


  大家都晓得,按照传统的等级,庶民的棺木颜色只能用黑漆、金漆,不得用朱红。因为朱红是皇家的象征。可是,印江境内不知从哪朝哪代开始,棺木就用上了朱红颜色,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与流传于印江的一段含意隽永的故事有关。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印江城南乡间(即现在的小云村、大云村)住着一个曹氏青年,家境非常贫寒,但他聪明过人,自幼勤学苦钻。有一年进京投考,一举高中状元,故称曹状元。


  对新科状元,皇上自然要多加关注和垂询一番。为显皇上隆恩,也体现对人才的敬重,皇上特意在文德殿设宴接见曹状元。席间,当皇上问到他的家境时,他起立豪迈地答道:“小臣家境不算宽裕,千柱落脚,万马归巢,七十人煮饭,八十人挑水,白日千人拱手,夜里万盏明灯,三只盐船下河,如有一只不到就要打淡。”


  在中国古代,战马是朝廷开疆拓土、武力征伐的重要物资,盐巴则是朝廷统一分配的稀缺资源。听曹状元这番话语,无异于一阵惊雷,让包括皇上在内的满朝文武大臣无不为之震惊。大家殿上表面对曹状元唯唯诺诺,毕恭毕敬,殿宴一结束,即有奸诈之徒纷纷上奏,进谗言说曹状元文才超群,家业宏隆,八方归心,养着千军万马,将来岂不谋朝夺位?不如趁早除掉。皇帝顿生杀意,于是加上个欺君罔上、图谋不轨的罪名,推出午门斩了。


  斩了曹状元,皇上怕“曹军”起兵讨伐,便密令兵部,在御林军中点精兵六万、待命迎战,又令钦差大臣来思邛府察访。单说这位钦差,一路马不停蹄明察暗访来到印江,找到曹状元的家。原来他家是一间三柱二瓜硬穿硬斗的破房子,顶上盖着几层灰中带黑的丝茅草,四周高高矮矮夹满高梁秆、苞谷秆----这就是千柱落脚。屋檐下蚂蚁成群,牵麻吊线来来往往----啊,这就是万马归巢。正在狐疑,柴门里走出一个衣衫破烂、白发苍苍的老汉,再往屋里一看,四壁空空荡荡,灶门前坐着个瞎老婆子。钦差见了这个穷相,不肯进屋,站在外面和老汉攀谈起来:


  “老人家高寿?”


  “空长八十了。”


  “老婆婆呢?”


  “七十出头了。”


  “啊--这个……你家可有盐船?”


  “唉!油灯都点不上,哪来什么盐船,倒是养了三只鸭子,靠它生蛋换盐巴,只要一只不争气,全家就无钱买盐了。”


  钦差张着口,半天说不出话。盯住山坡小路上,人们一步一躬地登上来,心中渐渐明白,那不是“白日千人拱手”吗?到了晚上,曹家黑灯瞎火,对着一轮明月和满天星斗,恰似“万盏明灯”。钦差一阵惋惜:曹状元啊,你死得好冤枉!

  钦差查明真情,禀报皇上。皇帝当胸一掌,唉----错杀栋梁,悔之晚矣!沉思半响,命赐朱红棺木装殓曹状元,大开丧门发送回乡安葬。同时赐曹状元父母双亲金银若干,地方官府常年奉养,百年归天之后,仍制红棺送终。


  因为皇上的恩赐,从此,先是曹状元出生地,后来扩大到印江境内,大凡老人百年归天,都沿用朱红棺木的习俗。“状元故里”从此刻在印江人的心间,曹状元的故事也传至今日。





  注:摘自《铜仁地名故事》

  (一聚落集第410页)








图片
公益视频展播

图片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王琴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