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村戏”赋能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印江实践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产业和旅游产业密不可分,要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让人们在领略自然之美中感悟文化之美、陶冶心灵之美。”年7月份以来,印江自治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积极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继成功举行“印江印象·梵净西游记”影像大赛后,又精心策划推出“梵净西游记·印江有好戏——乡当好耍”文旅主题活动(简称“村戏”),切实解决梵净山旅游“山下冷”“西线冷”“人文冷”的问题,着力推动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激活乡村发展活力,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一、打造“村戏”品牌的意义

(一)传承特色文化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印江地处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西麓,是中国四个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之一,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中的第一次胜利会师地,有着“中国名茶之乡”“中国书法之乡”“中国长寿之乡”之美誉,承载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绿色生态文化、红色革命文化、悠久佛教文化、多彩民俗文化在这里相互交织、熠熠生辉。然而,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大量农村人口外出务工,导致乡村文化人才匮乏,众多非遗文化面临着失传的严峻挑战,许多特色文化也在悄然消逝。在此背景下,印江深刻认识到保护和传承地方特色文化的紧迫性与重要性,积极响应国家文化战略号召,将推动文旅提质增效行动纳入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点任务。通过组织文艺团队深入乡村,开展全面的文艺调研,大力挖掘和培育乡村文艺人才,精心整理文艺史料,编排并展示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文艺节目,切实增强人民群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感与自豪感,提升文化自觉,为文化的传承与发展筑牢根基。


(二)满足人民群众的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满足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必须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近年来,随着物质文化飞速发展,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重要性日益凸显,丰富农村精神文化势在必行。“梵净西游记·印江有好戏——乡当好耍”文旅主题活动因势而谋、应运而生,构建“村级排练、乡镇组队、县城展演”的三级联动体系,以乡镇为竞演单元,通过村与村、乡镇与乡镇,乃至跨县跨区域的同台竞演PK模式,将乡村日常排练与舞台精彩呈现紧密结合,线上线下多渠道广泛传播丰富多彩的文艺节目,不仅极大地满足了人民群众对高品质精神文化产品的热切期盼。特别吸引在外游子对家乡的深切关注,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热爱生活、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深厚情怀,为乡村文化振兴注入强大动力,成为凝聚民心、汇聚民力的重要文化纽带。


(三)助力乡村振兴的需要

文化振兴在乡村振兴战略中占据着关键地位,是乡村全面振兴的精神动力与智力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推动乡村文化振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和公共文化建设,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在保护传承的基础上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增强乡村振兴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打造“村戏”品牌正是践行这一理念的生动实践,旨在以“村戏”为载体,进一步繁荣乡村文化、培育文艺人才,深度探索文旅融合发展新模式,实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文赋能、以旅塑形,解决梵净山西线旅游“山下冷”“人文冷”等问题。同时,通过活动线上线下引流,将数据流转化为游客流、资本流转化为资金流,推动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促进人才、资金、技术、知识等各类要素在乡村的有序流动与高效配置,为旅游产品的创新升级与客源市场的深度拓展提供坚实保障,从而推动乡村经济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二、打造“村戏”品牌的路径

(一)理清思路 精准品牌定位

以“村戏”为载体,推动综艺、媒体、文旅、商贸“四位一体”融合发展,助力印江文旅出圈出彩。一是紧扣“一个”主题。“村戏”以“好耍”为主题,全过程展现文艺活动的趣味性与参与感、互动性与体验感、传统性与时代感,让全民参与演戏、看戏、评戏、传戏。二是搭建“两个”阵地。线上抓账号营运、内容生产、全网推发,线下抓人才培养、文艺竞演、互动体验,让“村戏”线上线下长期保持流量热度。三是厚植“三爱”基因。坚持把“村戏”作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载体,立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既展现时尚文化元素,又凸显传统文化基因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人们爱生活、爱家乡、爱祖国的深厚情怀。四是锚定“四新”目标。坚持以文塑魂、以文润心、以文赋能总体要求,着力搭建综艺新舞台、构建宣推新格局、塑造文旅新形象、激发商贸新活力。


(二)突出特色 精心设置活动

“村戏”以挖掘印江内涵、讲述印江故事、展示印江魅力为主基调,结合节气、节日等精心设置综艺竞演、特色集市、温暖故事等内容,达到活动不断、热度不减。一是组织好综艺竞演活动。按照“一月两场”的频次,根据村组或乡镇的文化特色,合理排出竞技乡镇,提前半月做好排练准备,主要涉及山歌、花灯、书法、非遗、民俗等传统文化及时尚文艺,突出有趣味、有技术、有创意、有反差、有传统等特点,每一期都保留印江书法、花灯、长号唢呐等相关传统文化节目。二是布置好特色市集。立足传统的“赶场”文化,充分利用集中竞演时机,设置全天候的特色集市,集中推介印江丰富多彩的特色产业、民间美食,同时历史情景再现,以印江文化为内容,打造网红集市,满足远近游客周末休闲旅游的需要。三是拍摄好温暖故事。以乡村生活为背景,以真实人物故事为核心,融合村寨文化、民间文化、传统技艺和舞台表演等多元素,特别是人员组织、节目排练、舞台竞演期间所发生的感人趣事、精彩瞬间、摩擦冲突,以及各村寨涌现的能人、热心人等相关内容等,构成一个见人见事、真情实感的乡村短视频集锦,吸引群众对家乡的关注,展现新时代农村群众的精神风貌,激发乡村文化活力,促进乡村文化传承与发展。


(三)协同联动 精彩展示内容

按照“文化搭台、群众唱戏、政府服务”的思路,凝聚全民参与、网络传播和部门护航力量,让“村戏”凝聚强大合力、形成强大声势。一是全民参与演村戏。人民群众是“村戏”的主角,充分体现全民参与性和主动性,在演戏上,文艺人才不拘一格,传统或时尚类别不限,老中青搭配不限,更注重乡村文艺人才培养与激励;在看戏上,通过现场舞台和线上直播,更好满足群众需求;在评戏上注重全民参与,现场观众或在外游子均可扫码投票,调动参赛者积极性,提高全民关注度。在传戏上,个个都是媒体人,结合直播带货、活动推广强化重点培训与全民互动。二是全网推送传村戏。“村戏”打破以往活动的传播方式,注重在“专班团队+官方媒体+自媒体”传播上下功夫,专业团队重点负责“梵净西游记”“印江文旅”“小印同学”“出道吧我的村”等账号经营,宣传部门负责对接邀请中央省市官方主流媒体,组织自媒体灵活参与,通过抖音、微信视频号、小红书、快手、微博等的新媒体平台,不断输出的精彩内容,全方位宣传印江。同时与旅游机构、景区、酒店等合作,共同推广“乡当好耍”账号,形成强大的合力效应。三是全力保障护村戏。在经费保障上,整合部门项目资金,确保活动持续开展,各类旅游设施不断完善,旅游服务质量不断提高,促进旅游经济的持续增长。在人员保障上,组建和培育专业新媒体队伍,县直部门和乡镇推荐干部参与培训,提升活动宣传与组织能力,确保活动有序进行。在后勤保障上,公安、供电、通讯、市场、商务等多部门通力合作,为活动提供服务等保障,营造良好活动环境。


三、打造“村戏”品牌的成效

(一)展示了文化自觉

启动“村戏”以来,印江已成功举办2期综艺活动,从村里组队、镇上排练到县城竞技,每一期都由县文旅局文艺专业团队对乡村文艺人才进行培训,共同围绕地方特色文化资源,精心编排文艺节目,有效推动文化传承。特别是把一些多年没有“露面”的土家建房抛梁、土家婚俗、石工号子、说春等民族文化,以及面临失传的油纸伞、古法造纸技艺、焰火架等等,通过“村戏”活动呈现在观众眼前,浓浓的乡愁油然而生,激发了大家对家乡的热爱,对地方特色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如,打金钱杆、搞装修的刀坝镇杨胜能,白天忙于搞装修活路,晚上加紧排练土家金钱杆,再忙也要把土家金钱杆传承好、展示好。


(二)增强了民族自强

“村戏”通过专班团队+官方媒体+全网传播,形成各媒体矩阵传播“村戏”活动,网络曝光量达2800W+次。“村戏”首场擂台赛现场吸引观众4000余人,网路参与人数8万余人;第二期擂台赛,现场人数近万人,两方网络投票人数均超过16万,央视频、微印江等网络直播平台在线人数超过百万人。一是在短剧摄制+节目展演+碎片处理上抓特色,立足农村实际取材,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看戏或参与演戏,不仅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还更好的发现乡村文艺人才,赋予乡村新的文化气息。二是在现场投票+活动奖品+网上宣传上抓大众,每一期主题活动尽可能让游客和市民参与其中,更好了解民族文化特色,促进各民族文化交流,彰显各民族人民良好精神面貌,展示各民族的文化自信。如,从小就酷爱霹雳舞的木黄镇红培中心保安,多年来一直想上舞台展示自己,通过“村戏”活动圆了多年的梦想,视频得到广泛关注。


(三)凸显了发展自信

通过“村戏”丰富的节目展示、全网推送引流,进一步展示梵净山西线文化魅力,凝聚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共识,更加坚定以文促旅、以旅彰文的信心决心。同时,活动举办激发了文旅融合发展新动能,刺激吃、住、行、娱、乐、购各行业消费。10月以来,当地限上住宿业营业额增速实现扭负为正,社消零增速持续向好。


下步,印江将持续按照“村戏”目标定位,有序推进“梵净西游记·印江有好戏——乡当好耍”文旅主题活动,在“好耍”上下功夫,着力在村寨抓文化氛围、舞台抓火爆场面、文旅抓温馨服务、商贸抓周末经济上狠下功夫,持续打响“村戏”品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实现文化、旅游与经济的良性互动和高质量发展。左禹华名家工作室课题组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田林 编辑:刘承芳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