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之际,暖阳宜人。在印江木黄镇五甲村,一棵古柏枝繁叶茂,静静地伫立在公路旁。苍翠的树叶在阳光的映照下轻轻摇曳,似在诉说着往昔峥嵘岁月
此诗生动地还原了红二、红六军团于1934年10月24 日在木黄胜利会师的历史瞬间。据说,当日两军领导人在会师柏下相见,相互拥抱握手,一同分享胜利会师的喜悦。
每年,该县都会组织党员干部、学生等前往木黄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参观、学习和培训,从红色文化中汲取源源不断的奋进力量,激发干部群众昂首奋进的坚定信心。
在会师柏旁,一座白酒产业园拔地而起。浓郁的酒香从热气腾腾的酿酒车间飘散而出,沁人心脾。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围绕白酒产业提质、扩能、增效的目标,多层次、全方位推动木黄白酒产业园区建设。该园区规划总面积134.76公顷,规划年产能达1.4万吨。
木黄白酒产业不仅遵循绿色发展理念,致力于用优质的生态好水酿造生态好酒,还将红色文化融入白酒品牌的塑造之中。
园区内的红色木黄酒业有限公司以会师柏为名,在精心酿造的酱香白酒包装盒上贴上了“会师柏1934”的标签,该产品一上市便备受欢迎。
在印江朗溪镇,村民家中一年四季水果不断。这段时间,穿村而过的公路旁,从早到晚都有村民摆摊销售柑橘、橙子,周边区县的许多顾客特意驱车前来购买。
曾经,朗溪镇是石漠化的重灾区,地里石头比土壤多,粮食难以种植,村民饱受贫困之苦。近年来,当地大力发展柑橘等精品水果,凭借一棵树让石山变绿、荒山生金。
不仅是朗溪镇,红三军曾驻扎数月之久的印江刀坝镇,也通过一棵柑橘树奏响了强村富民乐曲。2018年,该镇通过招商引资引进黔峰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采取“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在该镇下寨坝、田坝、青狮、毛坝、洞沟、来安等 6个村流转1200亩土地,用于种植“红美人”柑橘。
如果说一棵柑橘树托起了老区人民致富的希望、推动了乡村全面振兴的步伐,那么一棵绿茶树则展现出印江党员干部改革创新、逐绿向新的风采。
明清时期,印江名茶已香飘全国。得益于梵净山的天然环境,印江绿茶以其自然天成、品质优良而著称,并于 2011 年荣获“中国名茶之乡”称号。
目前,印江茶园面积已扩展至26.5万亩。每年清明前后,全县260多家茶企集中开采,全力生产。然而,春茶季过后,大多数茶叶加工厂便停工,仅有少数几家继续生产少量大宗茶。
为突破茶园效益不高、茶类品种单一等问题,印江自治县委、县政府经过深入研判,形成了“稳规模、育主体、提质量、拓市场、促产销、融文化、创品牌”的全产业链发展思路,决定以红茶作为突破口,研发印江独有的红茶产品——印江花果红。
“印江花果红”茶的成功创制,极大地提高了该县茶青的下树率,促进了茶资源的充分利用,延伸了茶产业链条,既满足了规模化、机械化生产需求,又降低了生产成本,提高了茶产业经济效益。
老树发新枝,老区展新颜。在新时代、新征程中,红色精神激励着印江的土家、苗、汉等各族儿女砥砺奋进,开创发展宏图,铸就美好生活。
今年恰逢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90周年。10月24日,该县在木黄镇会师广场举办了纪念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90周年“追寻红军足迹・传承红色精神”主题文艺晚会。
这场演出通过歌曲、舞蹈、朗诵、情景合唱等形式,生动再现了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的辉煌历史,展现了老区人民赓续红色血脉、团结奋进的精神面貌。
印江自治县委书记秦会刚在晚会致辞中说道:“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将继续传承红色血脉、弘扬红色基因、传播红色文化,将长征会师精神转化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力量,共同走好新时代长征路,奋力谱写高质量建设绿色发展示范县的新篇章。”(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聪)
来源:贵州日报天眼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