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印江要闻
追寻红军足迹 传承红色精神 | 来木黄会师小镇, 感受红色文化 汲取奋进力量


盛夏,走进世界自然遗产地梵净山西麓的木黄会师小镇,仿佛走进那段烽火峥嵘的岁月……



1934年10月24日,会师柏下,红二、红六军团将领那饱含深情的握手,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史上的第一次大会师。而在两军团会师地——木黄,也留下珍贵的红色印记和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


2019年1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在这项政策的指引下,印江自治县红色文物保护迎来了发展先机。




“按照国家长征文化公园建设要求,这几年我们申报了专项资金3000多万元,主要对纪念馆、纪念碑、红三军政治部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文物的本体进行维修,对周边的环境进行整治。同时,对纪念馆、红三军政治部旧址和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室内进行展陈提升,不断丰富红色文化内涵、拓展红色文化外延,提升红色文化影响力。”印江自治县文旅局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主任尹爱民说。




青砖、黛瓦、雕花窗……修旧如旧的带着历史韵味的红三军政治部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都清晰地重现着那段历史,也成了众多游客前来旅游的打卡地,他们在此缅怀革命先烈、重温峥嵘岁月、汲取奋进力量……


“今年是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90周年,利用子女放暑假有空,特地带两个女儿、女婿来木黄参观,缅怀革命先烈,接受革命精神再教育。”今年91岁的铜仁游客姚银堂说。



“近年来,木黄红色旅游呈现出持续升温势头。”木黄会师纪念馆馆长冉光辉介绍,前来参观红二、红六军团纪念馆、纪念碑、会师柏等5个红色景点的游客络绎不绝,其中“五一 ”“七一”等期间客流量最多,“今年‘七一’当天,就接待游客1500人次。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立足木黄红色场馆的“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民国防教育基地”“全省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铜仁市干部教育实训基地”“中共印江自治县县委党校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等优势,整合资源、汇聚合力,升级木黄会师红色场馆。




“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力量……”嘹亮的歌声响彻红二、红六军团会师纪念馆,来自印江自治县事业单位2023年度招聘的155名新上岗人员,在县委党校的组织下,前来木黄红色景点接受红色教育,汲取奋斗力量。


“今天,通过观看了会师柏、纪念碑等景点以及红军当时使用的物件后,能真切地感受到当时他们革命的艰辛与困难,红色精神激励着我,我们要珍惜当下,立足岗位努力工作。”印江自治县应急管理局工作人员吴田丽说。




印江自治县委党校教研科科长杨友莉介绍:“每年组织各类培训班参训学员、各乡镇(街道)、各县直部门党员干部到木黄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人次大概在4000人次左右。”




印江自治县依托“基地+旅游+现场教学”等方式,创优红色教育接待环境。融合发展红色教育与文化旅游,着力打造“木黄会师”红色旅游及研学品牌。同时通过积极向上争取资金,除对红色文物的本体进行修缮、周边环境进行整治,对场馆进行展陈提升、实施馆藏文物预防性保护等项目,还增设现场教学课程等方式,多层次、全方位,常抓不懈优化红色文化旅游基地环境。


与此同时,印江自治县文旅局、木黄镇人民政府多方位、多渠道加强与旅行社、校企等机构合作,推出定制化的红色研学游讲解及课程,吸引不少研学团队前来参观学习,使红色教育更加深入人心。



“今年上半年,共接待江口、石阡等县内外学生4万多人次接受红色教育。”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馆长冉光辉说。


“我们用研学游的方式,把‘思政课’带到木黄会师红色基地来上,就是要把红色基因根植在学生心中,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印江中学党委书记车文兴说。




同时印江自治县依托“基地+讲解员”,提升红色文化软实力。2023年木黄会师纪念馆公开向社会招聘讲解员3名,并系统地进行培训,要求业务精、能力强的讲解员讲解,同步提高讲解员待遇。


90年,红色文化浸透着这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通过岁月的沉淀,在新时代的浪潮中焕发出时代生机,奏响它的最强音……(印江融媒体记者 张玉莲 任明勤  部分图片来源印江文旅局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泽琴 编辑:吴霞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