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视频
“我们村小撤了,幸好新民小学还在,他们兄弟三个才能安心上学。”家住木黄镇坪洞口村枫香组的村民周凤仙说。
周凤仙家庭特殊,儿子包成林常年在外务工,儿媳妇三年前离家出走,至今没和家里联系。75岁的她,常年独自在家照顾三个孙子,精力不济,经济也有些紧张。
“要是那里也撤了,孩子就只能到木黄集镇的中心小学上学,路途较远,支出也相对较大。”周凤仙向记者说出了自己的担忧。
而隔家只有5公里左右的木黄新民小学,解了他们家三个适龄儿童上学的燃眉之急。“三个娃儿都住校,吃住都免费,老师也负责,我很放心。”周凤仙高兴地说。
走进木黄镇新民小学宽敞的操场上,运动跑道、兵乓球场、篮球场等运动设施齐全,篮球操、铜铃舞等精彩节目丰富了学生的课余生活。
食堂里,萝卜排骨汤、青椒炒肉、炒鸡蛋、炒白菜、水果,香气四溢,营养均衡的午餐正等待放学的孩子们食用。
吃午饭时间,我们在学生群中找到了周凤仙的孙子包兴润、包兴宇、包兴阳三兄弟,他们和同学围在一起吃得津津有味。谈起在学校的幸福时光,包兴润打开了话匣子:“在这里,除了吃得好,老师对我们非常好,尤其是管宿舍的田老师对我们最关心了。衣服、被子洗不动,他帮我洗,我们生病了,他骑着摩托车到荣光村卫生室去给我们买药,还监督我们准时吃,我们不开心,他还开导我们。”
据了解,新民小学是一所农村寄宿制学校,在印江自治县的最东端,与松桃自治县的乌罗、石梁、冷水镇毗邻。学校覆盖木黄镇乌巢、荣光、坪洞口等六个行政村。学校占地面积6203平方米,生均38平方米,目前在校生154名,寄宿生16人,在编在岗教师17人,年轻教师占比70%以上。有县级骨干教师2名。
近两年来,该校教师在市、县级各种教学技能比赛中有20余人次获奖,教学质量跃居全县同级同类学校前五。
除了新民小学,在印江自治县境内印秀高速和沿印松高速交汇处的合水新场小学,也是一所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
临近下午放学,走进合水镇新场小学,“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求发展”的十个红色的大字镶嵌在灰色的教学楼墙面上,赫然显目。
足球场上,孩子们肆意奔跑,抢球、点球、射门,一场课后放松的足球赛让孩子们神采飞扬。足球场两侧,浓郁的校园文化及近年来学校取得的成就,在一块块展牌间彰显,篮球场、乒乓球场上,孩子们也正在挥洒汗水。
走进教学楼,从一楼到四楼,扎染、象棋、书法等十余种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如火如荼地进行着。
“目前,我校虽然在校生只有157人,但我们秉持着要把学校办好、办精的目的,从行为养成、课堂改革、校园文化、阅读、社团、校本课程等方面入手,让学生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全面发展。”新场小学校长田玲介绍道。
据介绍,新场小学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教案的编写、设计,课堂学习小组建设等方面进行了实践探索。多次通过校本教研途径实践出“3271”课堂教学模式,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提高教学实效,形成富有特色的课堂教学模式。目前扎染已进入校本课程。
近年来,该校的综合教育质量稳步提升。2021年来,该校从全县同级同类学校中综合排名第十跃居到去年的第二。学校扎染社团做出的作品,已在印江县城进行过两次义卖。
“我们开展社团活动,一是突出我们的特色办学,二是开发学生的动手、动脑能力,从而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保障一个学生要参加两个社团。”校长田玲说。
据了解,新场小学覆盖合水镇9个行政村,与木黄集镇与合水集镇都相隔八至九公里左右,特殊的地理位置,便利的交通条件,按理说生源流动较大。但从2021年以来,生源出现了不减反增的良好局面。
“我们家杨向阳一年级是在县城实验小学读的,二年级转到这里来读的,因为这里的校园环境、教师素质都不比县城的差,而且隔家近,学校到家只有200米左右的距离。”杨向阳的父亲杨建平说。
据了解,新场小学目前有3名县级骨干教师,1名教学名师,教学设施齐全,教师配比合理,在办学思路、办学特色等方面都有建树。
“在印江自治县像新民小学、新场小学这样小而美、小而优、小而特的乡村小规模学校在我县还很多。为了办好乡村小规模学校我县实施了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切实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提升办学品味和质量,促进学校内涵发展。同时我们还实施了集团化办学,通过强校带动,实现学校间管理互通、师资互动、资源共享、质量共进,从整体上提升义务教育质量,不断缩小城乡差异,办好印江人民满意的教育。”印江自治县教育局副局长张瑞祥介绍。(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玉莲 田林 王东)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田林 编辑:张向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