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 街镇传真
强村富民 | 竹园村:梵净山脚下的新农村

盛夏,梵净山脚下腹地,层峦叠翠,群山之间的竹园村,博落回、烤烟、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等一项项承载着村民丰收致富的产业,正在沐浴着初夏的阳光茁壮成长,一幅村庄美、产业强的富美乡村新画卷正在印江自治县紫薇镇竹园村徐徐展开。



单产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竹园村位于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紫薇镇,海拔高度1100米,全村人口848人,耕地面积3700余亩。上世纪80年代,得益于该村土壤为黄泥土质、土地集中连片,烤烟成为该村的主导产业,竹园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烤烟种植大村。


5月,步入紫薇镇竹园村内,放眼望去,一片片烟地整齐有序,烟苗绿意盎然、长势喜人,烟农们正穿梭在烤烟基地内,除草、培土、打药、施肥……田间地头随处可见一片繁忙的景象。



“去年我种植了90亩烤烟,种植、管护、采收的时候都是请村里的人帮忙,劳务工资都付了12万元,我自己种烤烟也获得了10多万元的收入。”竹园村烤烟种植大户熬国永满脸笑容地说。


上世纪80年代的竹园村,仅仅依靠烤烟这一项产业便能够实现全村的增收致富,全村烤烟种植面积最多时可达1000余亩,全村有万元户3户,三分之一的村民家中存款达5000元左右。截至目前,全村烤烟种植面积已达676亩,预计烤烟收入可达300余万元,带动本村和周边群众200余人就近增收致富。



经过近40年的发展,虽然竹园村的烤烟产业已经成熟,但该村村干部心中却是充满的担忧。“我们村的烤烟产业发展得很好,但是时代却在发展,仅仅依靠某一项单独的产业,其中的风险点实在太多,我们一直希望将本村的产业发展模式转变为多产业发展。”提及当初村内产业发展规划时竹园村村民委员会主任代传江说。


多产业齐驱推进富民强村


2023年,随着铜仁市“强村富民”三年行动计划开展,通过强集体经济,持续深化“六共”机制,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探索资源发包、物业出租、居间服务、资产参股等多样化途径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这为该村的产业发展带来了新思路。



在通往紫薇镇竹园村的乡村公路两旁,一大片绿油油的博落回正沐浴着阳光努力生长,工人们穿梭在今年刚种下的博落回之间除草、松土,为接下来博落回的丰收打下坚实的基础。


博落回作为一种中药材,种植、管护、采收等阶段都需要大量劳动力。在竹园村博落回基地工作田老玉一边除草一边笑着和笔者说:“自从村里开始发展博落回产业后,我们现在基本上只要自己愿意做,就不愁工作,每年能够在基地内赚1至2万的工资,基本上能够满足我们日常生活,减轻了儿女的生活负担。”


2022年,贵州博宇天成实业有限公司,到竹园村考察发现,该村不仅海拔适中、日照时间充足,且土壤含沙量高、土地坡度也非常适合博落回的生长。2022年底,该村采取“村集体+公司+农户”的模式,由村集体统一流转土地,再由公司租赁土地自主经营,带动周边群众实现就近就业。2023年,竹园村发展博落回430余亩,产值达120万元,带动群众增收32万元。



“我们公司在印江很多乡镇都发展有博落回,但是竹园村这里的博落回是生长的最好的,今年在竹园村基地带动大户种植博落回一百亩,由我们公司有偿提供种子和免费提供种植技术,博落回成熟后由我们公司负责收购,接下来,我们计划在竹园村和其他村通过这种模式吸引到更多的大户发展博落回,带动更多的群众增收致富。”贵州博宇天成实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张成介绍道。


截至目前,竹园村共发展产业有博落回400亩、烤烟676亩、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0余亩、山桐子1300亩、川芎300亩、茶叶200亩。现在的竹园村已经从曾经的烤烟种植大村转变成了多产业村,村民农闲时务工选择也变得多了起来,真正实现了出门即就业。



今年76岁的竹园村沟前组村民田茂初与老伴居住在村中,当被问及如今在村里的生活如何时,他说:“我现在自己种的有地,农闲的时候去村里的烤烟基地、山桐子基地等这些地方务工,每年有1万多收入,日子好的很。”


党组织引领凝聚发展合力


从单一的产业的苦苦支撑,到如今多产业的齐头并进,竹园村如今的“蝶变”,不仅仅是依靠当地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更多的依靠是当地政府、村支两委的积极引导,以及全村群众的艰苦奋斗。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2022年以来,为更好推动本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竹园村采取“村集体+大户+农户”的模式,村支两委积极协助大户流转土地,鼓励大户外出学习考察后回村发展产业。同时,协助种植大户申请相关政策补贴,切实做好本村产业发展的“服务员”。


“种植大户是我们村产业发展的主体,也是产业的火车头,在日常的工作中,种植大户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都是积极帮助解决,在我们心中只要村里产业发展好了,能够带动村民增收致富,那就证明我们‘服务员’的工作做好了。”代传江说。



人们常说“农业是靠天吃饭的产业,”但是当笔者深入到竹园村采访时发现,农业的发展想要成功,更离不开基础设施、相关技术等关键要素的支持。


近年来,为推动乡村产业向好向强发展,紫薇镇党委政府积极向上争取资金,不断完善产业发展配套设施建设,截至目前,共在竹园村投入资金近700万元,修建完善烤烟房60余个,修建产业路8.5公里。同时,紫薇镇组织农技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种植大户提供技术指导,为该村产业发展保驾护航。



“产业发展是实现‘强村富民’的关键,紫薇镇始终把产业发展作为增加群众收入的关键要素来抓,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充分考虑各村优势条件,按照‘宜茶则茶、宜烟则烟、宜药则药’的原则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同时,将各项惠企、惠农政策落到实处,在做好规划者的同时当好服务者。”印江自治县紫薇镇党委委员、组宣统委员何浪介绍道。


如今的竹园村,村庄美、产业兴,漫步在竹园村的各个产业基地内,看到的是各项产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看到的是村民努力奋斗的身影、看到的是村民脸上对未来充满自信的满脸笑容。(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赵超超 )


文明印江随手拍,长按图片进入小程序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王琴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