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资讯
关注贵州两会 | 刘秀萍委员:全面推进“稻耳轮作” 升级农业经济发展模式


点击视频播放





网友:近年来,全省食用菌产业还存在产业规模不够大、菌种研发不够深、产品精深加工不强、产品销售渠道单一等问题。对此有何建议?

 

省政协委员、贵州省铜仁市印江自治县女企业家协会会长刘秀萍:


  近年来,印江自治县按照“统建基地、集中生产、分户管理”原则,探索出了“稻耳轮作”发展模式,实现“稳粮扩耳”,有效提高了耕地利用率、保障了粮食安全。通过贵州山地食用菌优势特色产业集群项目的实施,在板溪、合水等5个乡镇通过“稻耳轮作”模式建立10余个100亩以上示范基地,发展黑木耳3000余亩。

  但想要改善全省食用菌产业现有问题,我建议在全省统筹推进“稻耳轮作”农业经济发展模式。即5月至9月进行水稻种植,7月至10月对代料黑木耳进行菌棒发菌培养,水稻收割结束后,将菌棒移栽到田里,进行田间管理,11月至次年5月木耳进入采摘期,菌棒作为肥料还田,再种植水稻。


  具体可通过政策引导、奖励创新等手段,大力推广“稻耳轮作”种植方式。以项目形式支持对菌棒生产基地提级改造、排田基础设施、喷水设施、晾晒床建设,支持龙头企业加大对菌种研发、产品开发、技术创新,对产品产量、销售等环节给予奖补,对废旧菌棒回收给予一定补助,积极协调金融部门给予政策性贷款支持流动资金紧缺问题。


  我建议,按照“抓两头带中间”工作思路,建立健全食用菌产业链分工,进一步优化企业、合作社与农户的分工和合作,实现统筹发展。引导企业建立农户在产业各环节中的利益和份额,完善利益联结与成果共享,保障群众从整个产业链中获得更多的红利,加快推进贵州食用菌产业裂变式发展,带领更多群众持续增收。


  依托贵州省梵天菌业院士工作站聚集优势,将印江自治县打造为全省食用菌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培训基地。充分利用李玉院士专家团队科研力量,支持研发、选育适应全省环境和气候的黑木耳新菌株,建立省级菌种保供基地,开展面向全省乃至全国的菌种研发和菌种供应。


  充分发挥省内科研院校优势,加快推进黑木耳多糖提取精深加工产品研发,延长食用菌产业链。建立黑木耳生产基地“1+N”技术支撑机制,强化技术服务,加强对菇农进行专业培养,确保产业持续良好发展。


  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开展菌种选育、产品研发,做全产业链;鼓励村集体领办合作社参与“稻耳轮作”发展,采取“村集体经济+合作社+专业菇农”“公司+合作社+专业菇农”等模式,有效带动农户,扩大受益群体。


  持续实施“千户万菇”行动,对专业菇农实行产品产量奖补政策,提高其种植积极性、主动性,激发发展内生动力,最终形成一支稳定的专业菇农队伍,带动更多群众参与发展,实现增收致富,助推乡村振兴。


来源:天眼新闻


往期回顾

印江印象·回眸2023|工业新气象 蓄势迎蝶变
印江:机械化育苗太给力!辣椒产业发展再添新动力
涂金江 肖超谢谢你们的挺身而出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刘焱琪 编辑:刘承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