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进乡村振兴 | 印江:“旱改水”改出良田好光景
来源:印江县融媒体中心
发布时间:2023-11-09 17:52
浏览量:552
民以食为天,食以粮为本。近年来,印江自治县在推进武陵山区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农田生态功能提升中,将旱地改造为良田,有效提高土地的生产效益,形成稳定的生产能力,做到藏粮于田,确保粮食安全。
11月7日,记者在印江自治县木黄镇丰塘村农田生态功能提升工程施工现场看到,工人们正忙着平整田坎、修边坡、清理石块等,各类大型机械来回穿梭作业,现场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场景。随着山势的起伏,每块梯田都显示出不同的形状,一层层、一叠叠,来年,金黄色的稻谷将在错落有致的梯田里绘出一幅好“丰”景。
“我们9月底进场,每天有13台机械和工人们配合施工。目前,我们已经完成了场地平整、修建田坎等,总体完成了80%以上,预计在11月中旬就可以全部完成此项工作。”木黄镇丰塘村农田生态功能提升工程现场负责人吴成军介绍说。
丰塘村“旱改水”项目通过整合丰塘村、格山村、中河村100余户农户的300余亩分散、闲置、未被充分利用耕地,修建蓄水池3座、灌溉渠3576.03米、PE输水管3214米、维修灌溉渠736.67米等工程,目前供水管安装已经完成一半,给水管达到70%,土地翻耕和平整已接近尾声,极大地提升农田生态功能,为当地群众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打下良好基础。
“我们之前这一片土地是种土豆、玉米,亩产最高八百元,通过旱改水之后,预计每亩1500元以上。”木黄镇丰塘村党支部副书记周娟告诉记者。
不仅如此,通过“旱改水”建成高标准农田,还能鼓励引导村集体经济规范参与高产稳产农田后续经营管理。“土地整治过后,我们村集体经济专业合作社可以承包给公司,既增加了农户的收益,也增加了村集体经济收益,还促进了农业增产。”木黄镇丰塘村党支部副书记周娟坦言。
同样,在合水镇三平村“旱改水”工程施工现场,施工人员正忙着安装排水渠,挖掘机正在进行地表清理等。
项目实施过程中,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吸纳当地村民积极参与建设,充分带动当地群众增收,实现了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我们工程是九月中旬进场,每天有五台挖机在这里施工操作,工人就是本地的村民,工人多的时候有40多个,工人工资150元一天。”合水镇三坪村农田生态功能提升工程项目现场负责人陈琴勇介绍。
该项目通过修建300立方高位水池1座、泵站机电系统1套、上水管1427m、输水管4378m,干砌石坎810m、给水栓55座等,预计可形成水田指标207亩,将有效缓解由于种种因素造成的“人地矛盾”,碎片化耕地得以整合,提高土地集约利用率和产出率。
“把旱地改为农田,可以种一些水生植物,而且水生植物可以根据季节循环来种,这个田就不得闲置。”合水镇三坪村农田生态功能提升工程项目现场负责人陈琴勇介绍说。
据了解,农田生态功能提升是印江实施的山水项目六大工程类型之一,通过采用机耕道、灌溉渠、旱改田、坡地改梯田等措施,改善田土生态质量,建设高标准生态农田,让小田变大田、贫田变沃田,充分调动农户种植积极性,耕地保护也得到提升,进一步保障了粮食安全,改善生活条件,提高实施区人民收入水平,助力乡村振兴。
“我们山水项目农田生态功能提升子项目投资2.2亿元,农田生态功能提升工程面积共计2万余亩,其中旱改水1300亩,涉及木黄镇、合水镇、刀坝镇等16个乡镇(街道)80余个村。”贵州省源印建设工程有限公司项目经理吕锋介绍,从去年9月实施以来,各项目点抓晴天、战雨天,优先合理使用当地劳动力,配合机械等措施,目前项目已经完成70%以上,预计明年2月全面完工,为粮食增产增收打下坚实基础。(印江融媒记者 梅亚军 任光勇 实习任丽 )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江勇 编辑:吴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