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热点专题
多彩民族有多彩|“一片叶 一方业” 两个民族村落的产业增收“密码”


眼下正值秋茶采摘季,广西三江侗族自治县布央村仙人山景区内,3900余亩茶树郁郁葱葱,茶农穿梭其间,娴熟地采摘秋茶,与周围景色构成一幅丰收画卷。

贵州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团山村内,机器声隆隆作响,数条茶叶加工生产线高速运转,优质成品茶沿着传输带缓缓移动,持续供应国内外市场。

当前,在布央村,茶叶占百姓收入的90%,而在团山村,茶农户均年收入可达2万到3万元。如何实现以茶兴业,因茶致富?日前,由中央网信办网络传播局指导,贵州、广西、云南省(区)党委网信办及光明网共同主办的“多彩民族有多彩”网络主题活动启动,记者深入团山村、布央村两地,实地观察两个民族村落的产业增收“密码”。

布央村茶园内,茶农正在采摘秋茶。人民网 王功孝摄

广西三江布央村:茶旅融合产业旺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沿着青石板路拾阶而上,一垄垄茶树绿意盎然,一阵阵桂花清香扑鼻。行至观景台俯瞰,四周美景与连绵茶山尽收眼底,让人豁然开朗。

布央村地处湘、黔、桂三省交界,是一个以侗族为主的传统村落,拥有得天独厚、秀丽多姿的自然风光。然而,曾经的布央村却因山多地少、交通不便,成为远近闻名的贫困村,有着“山高水远布央村,有女莫嫁布央郎”的说法。

改变,由茶而来。

布央村茶园一角。人民网 王秀芳摄

1988年,三江县委、县政府决定大力发展茶产业种植,布央村成为全县首个试点村,本就有种茶历史的村民热情高涨。1989年,布央村茶叶种植面积发展到600多亩,到2013年时已达3650余亩。

高山云雾出好茶。布央村茶园大多分布于海拔600—1000米的仙人山,此地常年云雾缭绕、风清气润,加之景色秀丽、土质深厚肥沃,所产茶叶芽叶肥壮、持嫩性强,被誉为“中国大陆早春第一茶”。

2014年,布央村申请将仙人山千亩高山茶园创建为“广西五星级现代特色农业(核心)示范区”,并按景区进行管理,初步走出由单纯发展茶产业到茶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子。同年3月,该村通过土地、茶园等入股,与旅游公司共同成立三江县布央古茶园旅游投资有限公司,逐步实现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村民变股东。

2018年,布央村依托生态茶园成功创建国家级4A景区——布央仙人山景区,打造了四季红枫林、仙人山侗寨、茶马古道等多个著名景观。同时,当地将百家宴、侗族大歌等侗族民俗文化和茶旅文化表演相结合,让游客在体验茶叶采摘、制作、品尝乐趣的同时,感受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打响文旅融合品牌。

布央村村民正在采摘秋茶。人民网 王秀芳摄

“与旅游结合,茶园知名度更高了,在带动茶叶销售的同时,也带动了村里旅游业的发展。”吴荣华是景区讲解员,也是布央村村民。她告诉记者,从采摘到销售,再到卖苗,茶叶占村民收入的90%以上,旅游业的兴起,也让群众增收渠道更广了。

数据显示,2022年,布央仙人山景区共接待游客149.0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65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2.1万元左右。

贵州印江团山村:龙头引领富农家

锣鼓铿锵,乐曲悠扬。刚到团山村,便是热闹非凡的庆祝场面。细问之下,才知是庆祝即将到来的农民丰收节,与别处不同的是,此次演出内容皆为印江传统民俗和非遗项目。

八音演奏、卖花郎、推车跑马……一个个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轮番上演,将现场推向一个又一个高潮。不远处,贵州印江宏源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宏源公司”)正开足马力,全力生产。

宏源公司生产加工线一隅。人民网 王秀芳摄

宏源公司是印江首家集基地建设、产品研发、生产加工、品牌打造、产品包装、市场开发、产品销售及进出口贸易为一体的茶叶股份制龙头企业。团山村的生产加工厂,是其6个厂区之一。

团山村位于印江历史悠久的产茶地——新寨镇。20世纪90年代,团山村就有100多亩福鼎大白绿茶,但大多是群众自发零散种植,不成规模。脱贫攻坚中,茶产业成为新寨镇主要产业,借此机遇,团山村积极整合农户手中零散茶园,进行连片集中种植。

“全镇现有茶园1.2万余亩,其中团山村、新寨村、后坝村就占了85%以上。”新寨镇组织宣传统战委员田卯英介绍,2022年,新寨镇联合团山、新寨、后坝3个村党支部及宏源公司产业党支部,建立“中共新寨镇茶香联村委员会”,以宏源和兰香公司为龙头,在茶叶生产、加工、品牌打造等方面抱团发展。

团山村文化广场上,热闹的庆丰收节目展演。人民网 王秀芳摄

在村联党委带领下,各村积极推进茶园返租倒包,强化茶园管护,茶农在茶产业发展中的获得感逐步提升。“一个月3000多元,主要负责打包运输。”今年60岁的王老伯是团山村村民,在宏源公司工作已有3年时间。对于现在的生活,他很是满足。

记者了解到,除在生产加工一线解决村民就业外,宏源公司还通过“返租倒包”形式,将团山村2000亩茶园租给村里的劳务公司,由劳务公司调度基地用工,最大程度让利于民。

“通过与劳务公司合作,茶园管护和采摘的费用,都在了村民的口袋。”宏源公司总经理何亮说,当地群众按照标准统一管护茶园、采摘茶叶,既充分利用劳动力,又促进产业提质增效。

在宏源公司生产加工车间,王老伯正在打包成品茶。人民网 王秀芳摄

茶园管护获薪资、流转土地获租金、入股发展分股金……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团山村已发展集中连片省级示范生态茶园4056亩,每年带动茶农户均增收2万到3万元。小叶子,正成为带动民族地区乡村发展的大产业。

来源:人民网贵州频道


监制:左禹华 总编:蒋智江 编审张泽琴 编辑:吴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