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铜仁市印江县紧紧围绕“强党建、抓保护、促发展”的目标,坚持“组织‘联建’、产业‘联营’、党群‘联心’”的“三联”模式,着力破解梵净山保护管理“三大难题”,大力助推梵净山区域党建联盟再提速。
坚持组织“联建”,着力破解党组织作用发挥难题。紧扣党组织作用发挥不明显的问题,坚持强基固本,以村级党组织建设为重点,有力筑牢基层战斗堡垒。一是加强结对帮带。坚持“1+2+N”模式,用好用活行业党建工作组织架构图和党员关系逻辑图,先后从结对党支部、县委组织部、4个辖区党委选派38名党建指导员,帮助建强基层战斗堡垒,靶向诊治软弱涣散村党支部2个,高标准打造党建示范点2个。二是健全联席机制。突出常态长效,健全完善县、乡、村三级联席会议制度,搭建党群“连心桥”,建立问题收集处理“调度台”,协调解决“两不问题”,形成“信息收集、协调联动、领办督办”的闭环管理机制。截至目前,分级召开片区、辖区、村级联席会议53次,收集并研究解决各类问题67个。三是细化党员管理。创新联建党支部管理模式,分类制定“两支部”(机关党支部、村党支部)“两党员”(机关党员、农村党员)评价体系,采取“一月一任务、一周一督促、一月一评议”的管理模式,组织开展主题党日、“指尖微课堂”等活动,不断提升党员教育管理精细化水平,促进作用发挥。
坚持产业“联营”,着力破解梵净山保护发展难题。紧扣梵净山管理保护与区域产业发展深度融合不够的问题,坚持党建引领,以“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特色产业”融合发展为抓手,推动紫薇片区红色文化与生态产业资源优势互补。一是抓好红色产业。深入挖掘“黔东独立师浴血梵净山遗址”“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馆”2个省级党性教育现场教学点的红色文化资源,精准梳理红色故事25个、精心开发红色课程7门、精细规划现场教学路线3条,着力打造红色文化产业带,以“红、绿、特”相互交融,共促发展。二是抓好优势产业。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总体思路,紧扣全县“2+N”产业布局,依托梵净山良好的生态优势和资源禀赋,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带动仿野生菌种植、林下中药材等绿色生态产业和白酒、茶叶等优势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构建“一镇一业”“一村一特”产业发展格局。目前,片区内发展生态农业产业8个、生态旅游产业5个、生态加工产业3个。三是抓好主导产业。充分借助联建单位在资金、人才、技术、政策等方面优势,在片区内大力推广运用“六共”机制,帮助分析产业发展症结,研究解决发展难题,推动产业发展。目前,片区内非公党建示范点2个、“六共”机制示范点2个、村级集体经济标准化建设点3个,解决周边群众就业1000人次,实现生态振兴和产业振兴同频共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