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人百进”蹲点采访|木黄村:以红为底绘就乡村振兴新画卷
来源:今印江新闻客户端
发布时间:2022-12-20 15:04
浏览量:803

如果说每个村庄都有属于自己的颜色,那么,木黄村一定是红色……

印江自治县木黄镇木黄村——闻名遐迩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六军团会师地。这里是一块红色的热土,有着众多的革命旧址;这里也是一块绿色的福地,蓝天碧水、宜业宜居;这里是一个将红色基因融入村民、山水、产业的古村落,以红色底蕴娓娓道来当年的峥嵘岁月,勾勒出乡村振兴现代化新图景。
今年以来,木黄村抓住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机遇,以红色文化挖掘、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抓手高标准打造独具特色的红色美丽村庄,奋力书写革命老区乡村振兴新答卷。

走进初冬的木黄村,天蓝、地清、水绿,比比皆是的红色景观、宽阔整洁的街道和错落的民居勾勒出一个红色美丽村庄的崭新面貌……1934年10月24日,来自不同战略地区,从未谋面的中国工农红二、红六军团两支红军队伍历经艰辛终于在木黄成功会师,创建了云贵高原上第一个红色政权——黔东革命根据地,这是中国工农红二、红六军团历史性的一刻,是中国革命进程中的缩影与见证。木黄村是木黄镇集镇所在地,是全镇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近年来,木黄村依托厚重的红色文化资源,以彰显中华民族精神高地、弘扬木黄革命老区精神传承地、红色文化旅游融合发展首选地、乡村振兴发展示范地为目标,以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为基础,以区域联动发展为路径,以体现现代小镇幸福生活为主题,以红色教育与旅游为特色的小镇特色美丽建设示范,着力打造“红色木黄·会师小镇”,成为贵州首批23个红色美丽村庄建设试点村之一。目前,木黄村有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军部旧址(纪念馆),红二、红六军团木黄会师纪念碑、红三军政治部旧址和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4处国家级革命文保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省全民国防教育基地木黄会师纪念馆,1处区县级革命文物保护单位(会师柏)及会师广场、红军泉、红军长征历史步道等红色资源。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今年,得益于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机遇,木黄村以传承红色基因、打造红色引擎为重点,进一步深挖红色文化资源,按照“一核一环一带四节点”空间体系,以“木黄会师”为主线,将木黄会师纪念馆、红三军政治部旧址、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纪念碑、会师广场、会师柏、红军泉、长征步道等红色资源串联起来,构建以红色文化园为核心的红色遗产、历史及传统空间体系,以鱼泉河为纽带、连接会师广场、会师纪念碑等,形成独具特色的红色文化街区。“下一步,我们将会用好用活红色资源,厚植红色底蕴,擦亮红色底色,实现红色资源连点成线、扩线成面、全域覆盖,让游客在木黄能体验红色文化研习游、长征之路体验游,瞻仰革命圣地、接受精神洗礼。”木黄村党支部书记杨兴昌说道。
“砰砰砰、砰砰砰……”这是正在修建中的风雨桥传来的施工声。据介绍,这座新修建的风雨桥长50米宽6.5米,是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乡村建设项目之一,桥梁完工后能有效盘活游客接待中心和生态停车场资源,同时能串联起红色资源,使游客可以直达木黄会师纪念馆,直观感受红色力量,沉浸式体验会师圣地的魅力。据悉,木黄村以“红色+绿色”的新模式,统筹各方力量和资金,将红色圣地改造与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有机结合,开展村容村貌整治提升,打造生态宜居的红色文化特色村,提升村民的生活品质,为乡村振兴“再添新绿”。以红色美丽村庄试点建设为契机,木黄村立足自身红色文化、红色历史改造木黄会师广场,修缮红军二、红六军团政治部旧址遗址、会师柏、木黄会师纪念碑等红色资源,擦亮红色印记。同时,下大力气补齐红色村庄公共基础设施短板,新建造生态停车场、风雨桥,紧紧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进一步完善道路、管网、污水管、照明等基础设施,对木黄村街道房屋外立面、屋面进行改造,深入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及绿化美化建设,并将“红色村庄”主题融入标识标语牌中,以烘托红色氛围,体现地方建筑风貌。目前,木黄村环境质量得到全面改善、服务功能持续增强、管理水平显著提高、村容村貌大为改观、村风民风更加文明、社会公认度不断提升,真正成为了人们向往的幸福家园。“哎哟,我们村现在可漂亮了,随处可见红色标识,有了红色美丽村庄的氛围,来的游客也多了。”“路边的路灯安上以后到晚上亮得很,平常吃完饭可以去木黄会师广场转转,这日子越过越红火,感觉一点儿也不比城里差。”“这都要感谢党的好政策,我们要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过上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红色是木黄最鲜明的乡村底色和最厚重的文化底蕴。木黄村以“红色文化”为引擎,带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红色旅游与绿色产业交相辉映,奏响了木黄村蓬勃发展的交响曲。据了解,木黄村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坚持因地制宜、文化传承的发展思路,紧紧围绕“合作发展型、租赁服务型、资源盘活型”三型模式发展集体经济。合作发展型,采取“党建引领+培训中心+村集体经济”的方式,整合资金300万元与梵天菌业共同建设红色文化研学中心,公司按照固定投入的5%和开设班次取得效益按“82”模式进行差异化分配,即80%用于补齐脱贫户、监测户等重点人员收入短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20%用于村级公益事业发展和产业滚动发展。租赁服务型,将原有的村级集体资产门面248㎡和二楼进行出租,每年可收取租金7.8万元。资源盘活型,盘活游客接待中心和生态停车场资源,每年可收取停车费6万元。同时,在利益链接上探索了“五联”(联结弱劳动力家庭、联结就业岗位开发、联结村级公益事业、联结集体资产发展链、联结合作社薪资报酬)工作法,有效拓宽了村级集体经济利益链接渠道,避免“一分了之、后续乏力”等问题。通过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资金的注入,同时整合其他资金和要素,以工代赈的方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衔接乡村振兴,引导村民参与工程建设并获得报酬,实现群众就地增收,促进木黄村经济的稳定、健康、可持续发展。木黄村驻村第一书记尹爱民说:“在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欠发达革命老区乡村振兴示范区项目的扶持下,木黄村集体经济收入每年达15万元以上,覆盖了脱贫户74户359人,脱贫户能够正常分得红利,相关公益事业能够得到及时解决,有效提升集镇居民获得感和幸福指数。”在木黄,看到的是红色美丽乡村的亮眼场景,听到的是乡村振兴的时代强音……木黄村正乘着党的二十大的东风,以更加昂扬的姿态,踏上乡村振兴新征程。(铜仁日报融媒体记者 刘敏 胡娅)
来源:铜仁日报
监制:左禹华 蒋智江 审校:张江勇 田勇 编辑:刘承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