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印江要闻
印江:“3+3”模式做强村级集体经济


为深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效,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带动群众稳定增加收入。今年来,印江自治县立足实际,探索出“3+3”模式做强村级集体经济,助力乡村振兴。


坚持“三向”发力,激活集体经济发展“一池春水”


一是“纵向”加压。强化组织引领,着力构建县委主导、乡镇(街道)主责、村社主抓的责任体系,建立以县委、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村级集体经济联席会议沟通协调机制,形成党委统一领导、部门支持配合、镇村具体落实的工作格局。今年以来,召开联席会议2次,帮助解决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的难题20余个。二是“横向”协作。以东莞市“千企帮千村”为契机,在全县遴选出10个村集体经济强村作为培育对象。目前,通过与县农业农村局积极沟通对接,已遴选出10个培育村。待东莞各企业深入各村开展帮扶后,将由县委组织部、县农业农村局共同指导培育壮大10个村集体经济。三是“正向”激励。出台《关于进一步提高村(社区)干部报酬待遇和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的通知》,明确了村干部入股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社享受股金分红、参与合作社经营管理与村民享受同工同酬待遇,对发展村集体经济成绩突出的“三职”干部,可按照一定程序从当年村级集体经济经营性纯收入中按照15%—20%进行奖励。同时,探索建立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容错纠错机制,树立尽职免责、失职追责的鲜明导向,积极营造“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良好氛围。


落实“三点支撑”,织牢集体经济发展“保障网”


一是落实重点人才支撑。聚焦纵深推进农村产业革命,积极破除人才发展体制机制障碍,制定出台《印江自治县关于鼓励支持有关人员到基层一线干事创业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的实施方案》,鼓励支持55名专业技术人才到基层一线干事创业,匹配168人定点服务365个村级主导产业和13个坝区产业。二是落实政策环境支撑。出台《印江自治县整合使用财政涉农资金实施方案》,确定每年从整合资金中统筹一定比例的资金用于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并充分利用各类财政贴息政策,各级发展基金支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建立健全农业保险政策、服务和运行体系,加强险种创新,发挥好农业保险在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中的“稳定器”作用。三是落实规划示范支撑。围绕全县“2+N”产业布局,形成了“三园五带”的生态茶、“一园三带多点”的食用菌、“四线产业带”的生态畜牧业的产业布局,引进梵天菌业、温氏集团等龙头企业和吸引种养殖大户等流转土地开展规模化经营,提高了经济效益。


完善三大机制,夯实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一是完善头雁牵引机制。聚焦“一强二富三创”目标,选优配强365个村党组织书记或村主任担任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法人。同时,依托铜仁市“民心党建+三变+春晖社”农村综合改革人才培训班,选派村级集体经济合作组织法人105人参加专题培训班,开阔其视野,提升发展产业的能力。二是完善龙头企业带动机制。围绕全县“2+N”产业发展规划,引进温氏集团、三营牧业、同发集团、梵天菌业等龙头企业,在龙头企业带动下,2020年,全县21.75万亩投产茶园,实现产量2.05吨,产值20.82亿元;种植食用菌2.05亿棒,实现产量14.13万吨,产值11.03亿元;出栏生猪23.786万头、肉牛3.4万头、肉羊6.8万只、家禽284.46万羽,肉类总产量3.105万吨、禽蛋产量0.408万吨、水产品0.55万吨,实现牧渔业总产值16.92亿元。三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公司+村集体+农户”、“龙头企业+村集体+农户”经营模式带动,利用“村级集体经济+N”等多种发展模式,按照“721”、“82”等差异化分红利益联结机制,实现土地流转有租金、就地务工有薪金、参与合作社有分红的多元收入,进一步激发群众参与产业发展的内生动力,积极拓展增收途径,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编辑:邹雪庆  一审:侯万华

  二审:陈晓岚  三审:左禹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