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立春为二十四节气之首,这一天后,草木复苏,万物始生,春天到来。

雨水后,降雨增多,桃花梨花含苞,草地树梢多了一丝绿意,忙碌的春耕也开始了。

正如其名中的“惊”,轰轰轰,冬眠的小动物全被春雷震醒,除了要为庄稼防虫,这一天,还要“打小人”驱走霉运。

春分一天,昼夜平分,寓意公平。

清明是入节日的特殊节气, 既有思念故人的悲伤,又有踏青赏景的惬意。

谷雨是春季最后一个节气,巴蜀等地开始下起夜雨。

“槐柳阴初密”,立夏之后,万物从初生进入了繁茂。

“立夏小满正栽秧”,小满正是插水稻的季节,而农民们最重要的,就是保证稻田里的水的充足。

芒种很忙,既有大麦、小麦等要抢着收割,又有晚谷、黍、稷等夏播作物要忙着播种。

“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这一天,北半球的白天达最长,之后就慢慢缩短。

“万瓦鳞鳞若火龙,日车不动汗珠融。”小暑有多热,看陆游这句诗便知。小暑的标志是出梅、入伏,过后,就是三伏天。

大暑是一年中最热的时候,极端天气如旱、涝、风灾也十分频繁。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也预示着丰收的开始。

“处”含有躲藏、终止之意,“处暑”表示炎热暑天结束,气温逐渐下降。

天气渐转凉,会在清晨时分发现地面和叶子上有许多露珠,这是因夜晚水汽凝结在上面,故名白露。

秋分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凉爽的秋季,气温也一次次下降。正如可谓“一场秋雨一场寒”。

寒露时节,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结成霜了。

霜降节气含有天气渐冷、初霜出现的意思,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

立冬,冬季自此开始。冬是终了,有农作物收割后要收藏起来的含意,老话常说“今冬麦三层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小雪时,腌腊肉是南方人最熟悉的民俗。所谓“冬腊风腌,蓄以御冬”,小雪后气温急剧下降,天气变得干燥。

大雪,顾名思义,雪量大。到了这个时段,往往在强冷空气前沿冷暖空气交锋的地区,会降大雪,甚至暴雪。

冬至这天,太阳直射点到达一年的最南端,这一天北半球得到的阳光最少,白昼达到最短,且越往北白昼越短。

进入小寒,年味渐浓,人们开始忙着写春联、剪窗花,购置年货,为春节做准备。

大寒是最后一个节气,是天气寒冷到极点的意思。

来源:梵净山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