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1月15日 星期五
当前位置: 主页 > 便民服务 > 党建
【红军在印江(5)】枫香溪会议


  【栏目语】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谱写时代新篇。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缅怀红军在印江的光辉业绩,传承发扬革命优良传统,印江自治县融媒体中心在县属各媒体平台同步开设“红军在印江”栏目,持续刊载红军在印江的历史故事。

  

  1934年6月15日,红三军到达沙子坡后,贺龙和关向应同志就如何建立根据地,怎么争取“神兵”,恢复红军中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等问题交换了意见,并提出在枫香溪(当时属沿河现属德江)召开湘、鄂、西分局会议予以讨论,分局书记夏曦同意贺、关意见。


  1934年6月19日,夏曦、贺龙、关向应从沙子坡前往枫香溪主持召开湘、鄂、西分局会议,会址在枫香溪土豪王焕恩家屋里。19日下午会议开始,会上分析了黔东的群众基础和敌人力量,认为在印江、沿河发动苏维埃运动是可行的。会议决定:

  1.建立黔东特区革命根据地

  2.恢复红军中的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

  3.组织干部大队,深入基层发动群众


  当天晚上,召开了红三军干部会议。关向应同志在会上传达了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精神,顿时群情振奋。会后,红三军很快恢复各级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成立了军党委会,向各师、团派出了党代表,重新登记了党团员并发展了一批新党员。到这年的9月止,全军共有党、团员463人。


  为了开辟黔东特区,加强地方工作,红军从各级干部中抽调了100多人,组织了一个既是工作队,又是战斗队的干部大队。(即军委分会的宣传队)在枫香溪经过短期集训后,便分成若干个小组,奔赴黔东各地专作发动群众的工作。


  同时,又从各师、团警卫部队中抽调了部分人、枪,组成若干个小分队,分赴黔东各县,作为建立地方武装的基础。在黔东特区的创立过程中,红三军于6月中下旬先后发布了一系列文告。如:以湘鄂川黔革命军事委员会的名义发布的《没收地主豪绅的粮食财产之条例》、《中国工农红军第三军司令部布告》、《农民协会的纲领及章程草案》、《革命委员会政治纲领及组织法草案》等。这些文告、文件的发布,对安定民心、鼓舞士气,号召黔东人民起来革命,瓦解敌人等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枫香溪会议以后,一场轰轰烈烈的建立革命根据地的热潮,在黔东地区掀起了。到8月上旬,特区范围内已建立了17个区政权,67个乡政权。还建立了特区的地方武装——黔东独立师。


  枫香溪会议,是红三军一次极为重要的会议,是红三军由挫折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从此,在红三军的发展史上揭开了新的一页。




  【稿件来源】《红军在印江》书籍,此书由中共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委党史研究室整理编辑,2013年9月中共党史出版社出版发行。


  编辑:曾君子

  校对:刘再权

  审核:左禹华

图片


动态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