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走进印江 > 印江美食
木黄金豆腐,才下舌尖,又上心头

 

“一颗豆子圆又圆,磨成豆腐卖成钱。人人说是生意小,小小生意找大钱。”在印江自治县木黄镇,一颗颗黄豆被勤劳智慧的人们做成了远近闻名的金豆腐,让群众增了收,让顾客暖了胃。



在印江,甚至在铜仁,说起金豆腐,大家自然而然想到了木黄镇,关于“金豆腐”名字的来源,历来众说纷纭。有说因产自金厂、金星两村而得名,有说是用天庆寺附近的山泉水做出来的豆腐,其他地方的水做不出如此味道,因为金贵,所以称“金豆腐”。


6月28日,记者慕名来到木黄镇昔坪村的龙田居山庄,看到文旭一家人正在赶制金豆腐、豆腐干。



作坊里,一箱箱刚制作的金豆腐鲜嫩绵软、洁白清香。文旭和父亲正在翻箱,让豆腐箱里的金豆腐受力均匀。一旁的烤箱里,一块块白白嫩嫩的金豆腐正向着金黄金黄的豆腐干转变,文旭的妈妈手脚麻利地翻烤着豆腐干,豆腐干的香味扑面而来。

 

今年30岁的文旭是家里制作金豆腐的能手。曾经,他们一家人都在外省务工,哥哥刚成家,自己又年轻,挣的钱除了自己花了所剩无几,全靠父母打工挣钱维持家庭开销。



2013年,政府号召回家创业,文旭一家也回到家乡开始创业。“妈妈年轻的时候在木黄街上做过豆腐卖,但是顾客都说她做的豆腐比较老,我们就想着回家来做腐竹和豆腐皮。”文旭回忆说。

 

对于回家创业,文旭的父母、哥嫂都很支持,他们的爸妈拿出自己全部积蓄10万元,又在亲戚朋友处借了10万元,在昔坪村排龙组,建了400多平米的铁皮厂房,购买机器,张罗着生意。



“当时就想着生产腐竹和豆腐皮,没有经过市场调研,由于技术问题,我们的产量低、成本高,销售也是个问题,导致产品积压,很难,我们也亏不起……”文旭虽年轻,但说起生意,他显得很老道。

 

由于木黄镇风景优美、河水清澈凉爽,尤其是每年夏天,不少人都爱到木黄镇避暑旅游,吃农家乐,农家乐里主打的菜就是金豆腐。2017年,文旭一家想到了转行做金豆腐。


 

“我妈做的豆腐老,所以我就尝试着做豆腐,一遍一遍试,有时酸水放少了,有时酸水放多了,有时压的时间太长了……都遇到过,我坚持不放弃,那时候每天晚上做梦都是在做豆腐。”文旭笑着说道。

 

就这样,在文旭的不断尝试下,他成功掌握了金豆腐制作手艺。他做出来的金豆腐细腻绵软、越煮越嫩、入口即化。

 

生产了就要销售,文旭一家碰到游客经过他家门口时,就让游客品尝自已家的金豆腐,就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他家的生意渐渐好起来。



“现在每天要做15磨豆腐,冬天生意更好,每天达到50磨左右,为了方便储存和携带,我们还把金豆腐加工成豆腐干,切片,做成酱香型和原味的小包装休闲食品,顾客反响很好,冬天还会生产糍粑、灰豆腐等。”文旭说。

 

年纪轻轻的文旭,每天早上7点就起床,把前一晚浸泡的黄豆磨浆、过滤、煮豆浆、点浆、装箱成型,打扫加工作坊,一切工序完毕,都已经到了下午,每天这样反复,文旭乐在其中。


 

“年轻人,力气使了力气在,这些年,最辛苦的是我爸爸妈妈,年纪也大了,每天都是起早贪黑的。在我们家,每个人都有活干,爸爸打杂、妈妈负责做豆腐干、哥哥负责送货、嫂嫂负责做辣椒酱,我负责做豆腐。”文旭懂事又有孝心,主动承担了家中最重的担子。

 

文旭家做的金豆腐、豆腐干口质好,卫生,受到了顾客的青睐,当地很多山庄、饭店、学校都是在他家订货,他们也在朋友圈销售。

 

在文旭家新建的240平米新房一楼大厅,文旭头脑活络的爸爸做起了农家乐,自己在后山养了土鸡,有客人到来,就可以品尝金豆腐,吃土家饭菜。

 

“一年的收入在50万元左右,比在外面打工好得多,最重要的是一家人能在一起,劲儿往一处使,相信会越来越好。”文旭说。(印江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向芬 张泽琴 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