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印江 > 印江文学
朗溪:回望中的千年古镇——甘述华

朗溪地处武陵山主峰梵净山的西麓。秦汉时属牂牁郡,唐武德三年(620年),在朗溪置思王县。宋建隆二年(961年),废思王县改为朗水峒。元泰定元年(1324),废朗水峒改为朗溪蛮夷长官司,元承宋制。1368年,明王朝建立后,在元代土司制度的基础上,为把贵州纳入其统治版图,稳定西南局面,在贵州建立了“四大土司”(即思州、思南、播州、贵州宣慰司)及若干安抚司、长官司。

明洪武元年,派沱江宣抚使田儒铭从湘西一带率土兵开赴黔东“平蛮”而成为朗溪田氏的始祖。“朗溪田氏的始祖,沱江宣抚使田儒铭,元至正年间,征十五洞有功,封昭信校慰定蛮威武大将军敦武侯。洪武元年,奉调助剿周文贵于鄱阳湖有功,凯旋。招抚中林验硐、筸子坪、五寨、朗溪、平头、都平、万山等处蛮夷,克服辰蛮,招降夷硐间,通云贵大道,命三品服色,榜文一道,诰封忠顺大夫,任沱江宣抚使,五子从征,俱各有功,将所辟地方赐各分守,听封敕命。(洪武)五年壬子,奉敕封五子世爵,各降印信承袭”《思州田氏世系初考》。明洪武十三年(1381年),朗水十五峒平伏安靖后未满十年,四川酉阳司冉万花心怀不忿,即从计王化闪,勾引杨绒飞等人,闯入朗水十五峒。用假银钞诓诱,策反大苗头罗大车、二苗头罗大保再次举事。降苗反心复叛,二载不纳赋税,困陷邛江司。洪武十三年二月初八,朝廷敕旨仍调田儒铭复征。田儒铭率五子再次出征,平复后朝廷降旨,敕封长子茂文为五寨长官司(今凤凰县城)、敕封次子茂武为筸子坪长官司(今凤凰县筸子坪)、三子茂弼为平头长官司(今松桃县平头乡)、四子茂良为中林验硐长官司(今秀山县宋农)、五子茂能为朗溪长官司(今印江县朗溪镇),名朗溪蛮夷长官司,隶思南宣慰司,田氏土司在朗溪建立并初步稳定下来。明代,从田茂能至田养民约三百年间,是朗溪土司制度发展巩固和强盛的时期。清顺治十五年,贵州思南府隶水德司、蛮夷长官司、沿河佑溪及印江朗溪等四长官司,随府投诚,设司仍旧。清康熙九年(1670年)因苗民侵边,朗溪土司衙门迁住木桷(jue)寨(今木黄镇盘龙村),朗溪副土司衙门迁住木社寨(现新业乡木良村)。直至清末宣统二年(1910年)最后一任长官田儒煓(tuan)为止。从唐代至清末,朗溪土司制度穿越了千年历史,而田氏土司走过了五百四十多年。

明正统七年(1442年),田宏高承袭父职,在朗溪始建土司衙署,在朗溪上坝建副土司衙署。第四任长官司田丰于明成化年(1465-1488)建司铺、修署衙。第五任长官司田稷(ji)明弘治八年(1496年)建土城、修鼓楼。到明嘉靖二年(1523年)第七任长官司田兴邦修筑司城围墙止,经过八十多年的建设,完成了朗溪土司衙门和土司城的建设(如图1)。土司衙门主体设有花厅、正殿、配殿、厢房、前院、后院、仓储和牢房,占地约1.2万平方米。期间,组织万人修筑印江至朗溪驿道,接纳王、陆、张、杨等各姓定居朗溪,发展民族手工艺,设商铺(明成化年间),建学堂(明正德二年开办私塾)等,形成明清时期少有的街市和独特的封火桶子建筑群。

朗溪司所辖境域据明《朗溪司舆图公据》(洪武二十一年八月十九给付朗溪司正长官田仁泰收执)记载,朗溪司四至界为:“东以省溪司倒头崖;南以提溪司分水岭;西连思邛江司落茂溪直上长崖岭迳至短头崖白石溪;北以乌罗府林罩坡头顶为界。”“合将受封赐管地方。公据为凭,永远子孙世袭掌管。”明嘉靖《思南府志•疆域》记载:朗溪司“东抵乌罗司界三十里,又六十里至司;西抵印江界五里,又十里至县;南抵铜仁府提溪司界四十里,又六十里至司;北抵沿河司界一百里,又百里至司。东西广一百里,南北袤一百四十里。”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年)重新划定后,朗溪司形成了东抵乌罗司56里,西抵印江界15里,南抵铜仁府提溪司96里,北抵佑溪司110里,南北径200里,东西宽110里的司界。

清康熙九年(1671年)朗溪土司衙门迁盘龙官寨后,土司衙门废弃。八十多年后,清乾隆十七年(1752年),第十三任长官司田大爵倡导建田氏宗祠,后用十年时间,在衙门遗址西侧建田氏宗祠。田氏宗祠通面阔约40米,通进深约65米,占地约2600平方米。头门及花园占地约2400平方米。宗祠总占地面积约5000平方米。至1974年12月焚毁。

至今,我县境内仍然保存许多土司遗迹。在朗溪镇有孟关田婆蒲氏墓(明永乐十五年)、古驿道、凤竹路摩崖(明崇祯七年)、三道牌坊(即贞节牌坊)遗址,上坝副土司长官任婆杨氏墓,大尧第三任土司司田宏高墓遗址,昔卜第二任土司长官田婆安氏墓,爬抓溪古道(现为爬山溪),回龙古寺(明隆庆年间),大关桥(清雍正九年),贤士桥(清道光年间),居洞沟、甘川、大尧、严家等明清时期的古营盘。朗溪村封火桶子建筑群所形成的古院落、古巷道、木刻石雕。在木黄镇有官寨土司衙门旧址和两处土司墓群。在新业乡有木良副土司衙门旧址和官坟土司墓群。与朗溪土司相关的还有合水镇落佑田氏宗祠、木黄镇燕子岩田氏宗祠、中坝乡大田田氏宗祠,合水镇土洞村大关口摩崖等。

土司物件有正、副土司长官司印,正、副土司长官的关防印,土司官帽,《征蛮实录》(明洪武十五年)《宗枝图册》(清雍正九年),《朗溪田氏族谱》和描写朗溪八景即:将军披雾(现牛角山在司治东北满阳坡上首),罗汉盘云(对山罗汉山之地),衔书春霁(孟关蒲氏祖婆之墓地),展诰朝霞(溪口火尖山),三潮弄月(爬山溪流出溪口时儿童弄水),万卷堆波(原朗溪中学后面雷钵底),中流狮吼(雷钵底下面新滩河有石若狮得名),古刹回龙(原回龙寺)等文献。

走进朗溪古镇,回望千年历史;触摸残垣断壁,追溯土司渊源。朗溪为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文化遗产,在二十一世纪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时代背景下,我们有责任挖掘历史,充分利用好这一笔精神财富,为印江文化旅游大发展提速升级。其构想是:在朗溪镇所在地择地二平方公里,选址重建朗溪蛮夷长官司署衙,在署衙内展陈土司文献及相关图片,建立土司文化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馆;辟岩刊刻历史文献,如《征蛮实录》或《宗枝图册》等,打造人文景观;以署衙建设地为中心,把犀牛洞峡谷、雷钵底峡谷、凤竹路古驿道、三道牌坊、古墓、古巷道、古院落、古营盘等历史遗迹串联起来,形成一定规模的土司文化体验区、展示区和旅游观光区。把朗溪建设成为贵州省黔东土司城和土司文化研究中心,成为铜仁市继苗王城、大明边城后的又一个民族文化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