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印江 > 印江文学
毕兹卡的吊脚楼 ───王新华·中篇小说

中篇小说《毕兹卡的吊脚楼》发表于《鸭绿江》2005年第10

         并入选《小说月报》2005年第11期全国报刊小说选目

 

古佛道场、佛教名山梵净山的旅游一天天热起来了,这对山里的土家人来说,的确是一个好消息;

巴山坳上为当地人引以为骄傲的张家的吊脚楼开始腐烂了,这却又是一件极其严重的事情。

居住在黔东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梵净山脚下自称毕兹卡的土家人常常自豪地说,最初将梵净山取名为梵净山的人不是一位得道高僧,就一定是一位学富五车的大学问家!这人如果仍然健在,租个门面,开个取名公司,定会门庭若市、生意兴隆。这话初听是很牛气,但仔细一想,却真是那么回事。在中国赫赫有名的佛教名山中,有谁会一看到五台山、峨嵋山的名字就会把它们跟佛教联系起来呢?不会的。而梵净山则不同了,虽然目前名声还不是特别响亮,但人们只要一看到这个山名,就一定知道这是一座纯粹的佛山。而且,这里有着世界上最大的天然佛中佛,所以,当地的土家人十分自信:哪一天中国佛教协会主席来到梵净山,如果不在金顶挥豪泼墨写下中国第一佛山几个字,那才日怪哩。这并非虚妄之辞,在当地,事实上已有相当部分毕兹卡已擅自将梵净山称为中国第一佛山了,只是政府有关部门因尚在申请批文,文件上不肯写明罢了。

山是我们的,我们喜欢啷个叫就啷个叫;公家人有公家人的规矩,他们不肯叫就算了。已经相当文明的毕兹卡十分的宽宏大量,而且他们坚信,拿到批文,只不过是早晚的事。

外地人来到梵净山,不称毕兹卡为毕兹卡,也不称从毕兹卡翻译过来的当地人,而是简单地称梵净山山民,对此,毕兹卡不仅没有一点反感,反而觉得这种称谓更为贴切,因为这个词已完全将人和山,山和人密不可分地交融在一起,毕兹卡十分满意。就是嘛,山是我们的山嘛,我们人也是山的人嘛。为此,毕兹卡对越来越多的外地人表现得极其热情。

莽莽苍苍的原始森林给方圆数百里的梵净山披上了一层奇幻神秘的色彩,谁也猜不透理不清这丛林密布、云蒸雾绕的灵山秀水间,到底蕴藏着多少宝藏,埋藏着多少秘密。看着毕兹卡们一张张憨厚淳朴、天真无求的面孔,谁会想到他们会是翰林学士、土司长官抑或绿林大盗的后代?梵净山这块净土,曾经庇佑过多少个绝望的灵魂啊!不管这些灵魂曾经是善良的,还是罪恶的,梵净山都是一视同仁,从不计较,慷慨地予以接纳,然后,再以它那博大的胸怀去感化,去安慰,用无边的绿海去洗礼,去浸泡,也许,这就是梵净山的佛性所在吧。在这里,一切都被山包容了,被绿淹没了,被云雾妆扮了,被自然调和了,一切都是这样的和谐而美好。

这种和谐,同样体现在巴山坳上那两幢临崖而建的吊脚楼上。

这两幢吊脚楼掩映在绿树丛中,兀立于危岩之上,飞檐翘角,仿佛就要随风飞去。将唐代杜枚的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的名句搬到此处,也还稍嫌平淡;最好有一丹青妙手,来此写生,只需略加勾皴点染,就天然一幅传世佳构。只是巴山坳并不处于要道,所以外地人根本就到不了这里,吊脚楼的妙处也就养在深闺人不知。

即便如此,巴山坳吊脚楼的建筑风格也仍然为众多的毕兹卡所称许。这两幢吊脚楼虽然都只有五柱四瓜,与山下大寨里的很多七柱六瓜的房屋相比,一点也不排场,但它依山而建,坐北朝南,正面是大大方方、宽宽敞敞的长三间,两头是走马转角的吊脚楼,整个房屋恰似一个端端正正的撮箕口,正应了后背山,前对岔,两边扶手似腾马的建房古训,且此房垒石砌坎,基础极牢,气度非凡。房屋的用料和装饰也堪称一绝,这两幢普通的木房,正房一律高一丈八尺八,吊脚楼则一律高一丈六尺六,榉木柱,柏木板,都是千年以上的树龄。其中飞檐翘角、雕梁画栋和三面护栏,无不精雕细镂 ,刻满花鸟鱼虫、飞禽走兽,以及古代战争、求学、尽孝等方面的动人故事。所有这些,将梵净山脚下的毕兹卡对其居所的完美追求体现得淋漓尽致。 可以无庸置疑地说:这就是毕兹卡民居的标本,是活化石,也是当地土家人常常引以为自豪的地方。

这两幢吊脚楼似乎也有不那么循规蹈矩的地方,那就是靠得太近,以致相互渗透了。土家人虽然喜欢聚居一处,却都是每家独住一房,互不干扰。巴山坳上的这两幢吊脚楼却显得与众不同,两幢吊脚楼的屋檐不是相互独立,而是东高西矮紧紧地交错在一起,就如唇齿相依,又如两小无猜,一上一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每当烈日当空,东边的屋檐就如在西边的屋檐上撑了一把伞,带给西边屋檐一片荫凉;每当大雨瓢泼之时,东边的屋檐又总是最先承受暴雨的袭击,把积水缓缓地交给西边的屋檐,最后才将水送到地下,真是一咏三叹,让人感动。而每当云雾深锁之时,东西屋檐又如两个捉迷藏的淘气顽童,若隐若现,颇添生趣。唉,这东边的屋檐真如一个大哥哥 ,总是伸着手臂,时刻都不忘将西边的屋檐置于自己的的庇护之下。可正是这一点与众不同之处,常常引起当地人的争议,也为两幢吊脚楼的主人带来了诸多的烦恼。

 有幸居住在巴山坳这两幢宫殿般的吊脚楼里的,是张宗富、张宗贵兄弟俩。


全文下载地址:

/upload/CMSyjw/201409/201409261155029.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