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文化印江 > 印江文学
浅论当前印江小城镇建设───田宏飞

[摘要]继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型城镇化作出全面部署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强调,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省委十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也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立足贵州山区省情,走有特色、集约型、多样化的贵州山区绿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县委政府也提出了建设“精致、特色、宜居”城镇的总体要求,而国发2号文件、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规划和杭瑞高速公路的开通为我县小城镇建设提供了契机,本文从政府管理、科学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和人才引进培养等方面,就我县的小城镇建设谈了几点粗见。

[关键词]城镇建设 政府管理  基础设施 科学规划  专业人才

继党的十八大报告对新型城镇化作出全面部署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又明确强调,走集约、智能、绿色、低碳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省委十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也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立足贵州山区省情,走有特色、集约型、多样化的贵州山区绿色城镇化道路,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同时县委政府也提出了,要强力推进特色城镇化,统筹城乡加快发展,要按照建设“精致、特色、宜居”城镇的总体要求,围绕“四城同创”目标,大力抓好城镇规划、建设、管理和经营,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因此,加快小城镇建设势在必行,本文就当前印江如何发展特色小城镇浅谈几点粗见。

一、合理定位,充分发挥政府管理职能,扮演好管理者角色。

职能定位正确与否,是政府能不能正确行使权力,发挥相应作用的关键。【1】农村城镇化建设是一项艰巨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它密切联系农业、土地、环保、城建、财政、税收、公安、商业、工业、计划等多个部门。这些部门构成了小城镇建设的环境,其中各部门之间的和谐程度对小城镇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政府要扮演好管理者的角色,充分发挥其宏观调控职能。

一是加强强化协调职能:由于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市场发展不健全,不能从根本上发挥市场对资源的配置作用,从而产生这种涉及多个部门的全方位影响的建设性工程,在其实施的过程中,部门壁垒及其各种利益冲突难免会产生,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为了保证城镇建设的顺利有序进行,只有在借助市场机制的前提下,地方政府应加强以综合服务职能和协调职能为手段的宏观调控职能,按照城镇化发展的要求消除旧保障体制,弱化部门壁垒和管理职能,打破行业界限和部门壁垒,逐步走向各部门的引导、协调作用的同时,在保障质量的前提下,精简各种繁杂无益的手续,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政府的协调不仅是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各部门之间的协调,也应该关注科、教、文、卫、环境等公共产品的提供出现了滞后的现象,协调好公共产品及设施与城镇基础设备的共同发展。

二是提高政府调控职能:在当前的中国政治经济模式下,地方政府拥有必要的自主权和管理权,并且在很多情况下是由地方和中央统一协调解决,而高效能的行政管理是社会经济资源的有效调动和有用的重要方式,这就决定了在发展小城镇建设的过程中应当注意地方政府对地方发展的调控职能。在农村小城镇的发展中,政府应当注重从单一经济的增长转到区域经济的全面发展,提高各产业部门的调控能力。对农村城镇区建设而言,政府的调控职能包括财政、信贷、政策等方面,政府运用财政、税收信贷、价格、工资等政策工具,通过对不同的产业采取不同的政策。以使有效地协调各产业之间的发展关系,使它们的发展符合区域经济增长的总体要求,如在财政方面,政府建立对城镇建设的约束机制、规定财政与城建支出的增长比例,从而增加财政与城建资金的总量,对财政资金的研究,对农村城镇化建设的具体扶持内容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信贷方面:一方面,农户作为城镇化建设的主力军;另一方面,地方政府是国家基层政府。在小城镇建设中有着政治和社会管理的职能,而其财政作为地方政府管理社会资金、经费的职能机制,对推进农村城镇区有着重要的作用。在政策方面,政府通过研究制定城镇规划,发展政策、引导农村城镇化的发展方向。充分发挥各经济主体的潜力,形成合理完善的产业结构,如政府通过信贷资金的倾斜,满足在传统经济中的民间经济的借贷无法满足单个农户在城镇建设的过程中的需求现象,优化区域经济的资源开发潜力。同时农户的借贷也将会影响对农村市场和经济结构构成。

二、规划要彰显特色,布局要体现风貌。

陈敏尔说,山多地少是贵州的基本省情,城镇化是贵州发展的一大“短板”,也是最具潜力的内需。[2]要打造“精致、特色、宜居”小城镇,就必须立足印江的实际,依山就势,借助自然环境、景观特色等自然优势,建设与自然面貌有机结合的城市环境,形成独特的城镇风貌彰显个性魅力。充分弘扬印江传统民族文化和人文精神,挖掘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突出民族特色,实施差异性建设和发展,以土家族苗族建筑民居等物质文化为载体,着力围绕风格、风貌、风情做文章,打造形成宜居宜业的特色小城镇,努力做到:延承历史而不俗套,顺应时代而不造作,源于民族而超于民族,植于本土而胜于本色。因此,突出重点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尤显重要。

一是规划要彰显民族民俗风格。民族民俗风格就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符号和文化特征,也是一种民族元素。在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和主题建筑建设方面,要体现有别于其他民族的风格,如当前正在筹备的土家风情城、团龙民族民俗文化村、木黄金厂一代等。印江长期以来是以土家族和苗族为主少数民族自治区域,经过时间的积淀,形成以土家族苗族为主体的民族民俗风格。通过新型城镇化建设,要充分挖掘本民族的建筑风格,借鉴其他优秀城镇的发展模式,如黔东南的剑河县、西江苗寨等,对百年老宅、古村落、古街道等古建筑,实行规划保护、修葺整理、建设改造,既注重差异性建设发展,又注重新旧协调和土洋结合,进一步增添景观、增强色彩、增加厚度。用保存良好、特色鲜明、风格浓郁的建筑实体,展现和彰显独特的土家族苗族建筑风格,竭力增强印江的吸引力、承载力和发展力。

二是布局要体现民族风貌。要根据印江各乡镇的独特区位优势,要结合国家关于城镇总体规划布局有关规定,对其城镇体系、城镇性质、城镇发展方向、人口规模和用地规模,城镇空间布局形态,城镇交通、各种基础设施的配置,城镇环境和风貌等提出系统、完整、明确的规划来加快小城镇建设,走“印江民族风貌城市”和“印江特色民族村寨”建设之路,如永义可以打造成民族绿色小城镇,合水可打造成传统特色小城镇,朗溪、罗场、新寨、板溪等乡镇可在城区工业带动辐射下,打造为新兴特色城关镇。在建筑方面,要结合土家族苗族依山傍水聚集居住习惯,科学规划好宅基地,搞好选址布局,采取组团建设,有效延续传统人地关系,保存和发展好传统的活动空间,确保村落规模适中,防止摊连成片,对新建的楼阁民居要预先设计多种可以选择的建筑式样和户型,让修建单位或居民选择确定某一建筑式样和户型后再行建设,特别是城乡规划区内符合民族特色性修建的政府机关、单位院落和其他公益性工程,要率先实行并通过民族特色性修建设计的专项评审,建设单位要按照民族特色性修建方案编制工程概算、上报计划和招标文件,施工图审查机构、招标管理部门和施工单位要分别按民族特色性修建要求审查设计图纸、投招标和施工。通过示范引导,营造氛围,逐步形成规模。文化景观方面,要从宏观上着眼、细微处入手,实行差异性建设和发展,按照修旧如旧、修新如旧的原则。同时,要及时对崇尚真善美佛教文化的佛堂庙宇,忠孝礼义廉的祠堂牌坊,以及富有地方特色和民族聚落风貌的街道、旧景观等进行整理和抢修,尽最大努力维持集镇村寨的原生态风貌,突出印江土家族苗寨自治区建筑特色,展示、修复和延续建筑集群的民族符号,以及不同时代所体现和蕴含的文化精神。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打造特色产业支撑。

一是城市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街道、城内交通、信息通讯、电力、给排水、街道绿化、休闲广场等。当前印江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点是交通问题,各乡镇交通网络有待完善,产业路建设有待加强,目前杭瑞高速即将通车,为我县的发展提供了条件,基础骨架已形成,因此,应加大县域公路交通网建设,把路网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重中之重,以城市路网建设带动城市质量和水平的提高,通过现代交通网络,把外地城市、县城和乡镇联结起来,形成城市集群,促进不同规模的城市和小城镇共同发展;同时围绕各乡镇的产业发展布局加强产业路建设,为产业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二是城镇基础设施建设的服务配套问题,这主要集中表现在街道交通和功能分区问题上。城镇功能分区和街道交通建设要以超前发展意识,要着眼于数十年的规划来建设,功能分区和街道疏密布局要合理,交通街、生活街和商业街分明,以避免仅过三五年就因人车增多而呈显混乱局面,使交通事故与堵塞频频发生,反过来又制约了城镇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产业是城镇的支撑,没有产业支撑的城镇化是没有生命力的,是发展不起来的。在城镇发展的过程中,我们要把产业发展作为着力点和突破口,根据各乡镇实际科学规划布局,发展本乡镇特色产业,做好产业兴镇的文章,为小城镇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一是县域产业发展,结合杭瑞高速的开通,着力加大工业园区建设,辐射带动周边临近乡镇;二是大力发展特色旅游产业,借杭瑞高速之机,结合民族区域特色,促使旅游发展迈向新台阶,逐步形成产业化;三是大力发特色农业产业化,各乡镇可结合“三个万元”工程,根据当地实际,因地制宜,集中合理规划,找准位置,找出特色,围绕某主导产业和相关的若干骨干农产品,将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结合成一个新的农业体系,实行种养、产供销、贸工农一体化经营。以市场为导向组织生产,通过开展加工、购销、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提高农产品附加值,使农业成为高效盈利产业,促使农业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挖掘初本乡镇的优势,以特色产品突出特色产业。这一点可借鉴遵义虾子镇的特色辣椒产业。

四、多形式引进和利用专业人才,为小城镇建设提供智力保障。

才资源是第一资源。[3]在推进过程中,人才的作用显得极为重要。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造成现有劳动力素质不能很好满足城镇化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只有引进和利用专业技术人才,强化培训提升乡土人才能力,才能使农村人才更好的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各乡镇部门可定期开展技能培训,搭建就业平台,充分发挥本地的教育和科研优势,整合培训资源,积极开展农业生产技术和农民务工技能培训,使他们掌握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农民科学种田和就业创业能力,把有致富愿望的人才培养成实用人才,为印江小城镇建设提供智力保障。

一是着力培养专业技术人才。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围绕高素质的专业技术队伍和农村实用人才,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职业教育网络,调整办学结构,优化配置现有教育资源,在“9+3”义务教育基础上,努力扩大办学规模,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同时,要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等形式培养干部。“走出去”,就是让干部“走出去”接受先进经济思想理念的熏陶,通过“走出去”的干部把先进的观念、信息和管理经验带回本地区,借鉴示范城镇建设经验,促进我县小城镇建设发展;“引进来”,就是出台一定优惠政策,花大力气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同时以“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人才观,大力推进专业技术人才流动,以人才租赁、短期聘用、定期服务等方式把先进经济思想和经营理念引进来,加强乡土人才培养,更新乡土人才观念,促进小城镇建设有序进行。

二是培育经营管理技术人才,为我县农村地区提供技术保障。采取多种形式、多种途径,加强对农村经营大户、企业经营者的市场经济知识、政策法规、专业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培训,选拔、推荐少数业务骨干到大专院校和专业培训班学习现代管理知识和技能,提高业务水平,使我县尽快成长一批现代经营管理人才。科技是第一生产力,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现代生产要素。要加大先进实用技术的推广力度。重点围绕农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加工工业,推进农产品加工、储运、保鲜及农副产品综合利用技术的成果转化。积极促进一批企业技术升级。支持企业进行技术开发,以此引导企业革新技术,提高技术装备水平,逐步形成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积极发展各种技术创新服务、技术评估、技术经纪人以及信息资源服务等中介机构,形成一定的中介服务组织网络,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工程的作用,把农村实用技术宣传、推广到广大乡企、经营大养殖大户和农户手中,为其提供技术保障。

“精致、特色、宜居”的城镇化建设离不开产业的支撑,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管理和规划,政府的管理和规划需要专业技术人才提供保障,而人才的发展又需要有良好环境(基础设施建设)为其铺垫,几者之间相辅相成,我认为是小城镇健康快速发展的关键因素,人才发挥作用了,城镇规划好了,城镇化建设有支撑了,政府管理到位了,人民安居乐业了,小城镇项目建设也就成功了。

参考文献:

[1] 高小平  解放思想 推进政府职能转变[J].行政论坛。2008,2.

[2] 陈敏尔   贵州城镇化突出“五大特色” - 中国在线, http://news.163.com/13/0312/15/8PPASQSU00014JB5.html

[3] 白永秀  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资本理论演变的新趋势 [J],《学术月刊》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