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净旅游胜地,百里党建长廊,千名党员风采,万户群众小康。在全市提出打造环梵净山“金三角”旅游创新区的大背景下,将党的建设力度穿透到旅游产业发展中,打造一条可看、可学、可推的“梵净山环线党建示范长廊”,从而推动党员及群众实现小康,成为当前我县提升党建科学化水平的热点话题。
一、党组织在梵净山环线景点上的作用发挥现状
梵净山环线公路过境我县永义乡、新业乡、木黄镇,途径金厂、金星、昔坪、锅厂、边山、平坝、芙蓉、坪所、豆凑林、团龙、大园子11个行政村,土司文化遗址朗溪镇和土法造纸文化地合水镇与环线紧密连缀。近年来,我县始终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理念,优化党组织设置模式,创新路径措施,围绕茶叶、食用菌、特色养殖、果蔬等积极打造“百里产业党建示范带”,将支部建在产业上,让党员聚在产业链上。通过“产业党建示范带”的带动,聚集在梵净山环线上的党组织共有25个,其中产业党支部5个,共有党员近300人。随着梵净山旅游资源的挖掘利用,党组织引领和党员带头示范作用在推进特色城镇建设、特色养殖产业、果蔬种植产业、食用菌产业、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大发展中蓬勃彰显。印江境内的环线公路上98%的农家乐由党员领办。在家党员创业占100%。例如,金厂村支书田茂雄带头开办了金豆腐农家乐,每天接待游客七八桌,年收入可达20多万元。同时,按照每月1500元的工资,带动了村里5名留守妇女创业增收。坐山保护山,坐山开发山、坐山利用山,以“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享农家乐”为主要内容的乡村旅游,让聚集在环线的党员及群众在挖掘第一桶金中小试牛刀后,致富积极性高涨,观念转换较快,发展思路明晰。
如何立足武陵土家文化瑰宝,整合梵净山旅游资源,传承红色文化精髓,依托梵净山旅游环线,将党的组织建设与旅游经济有机融合,笔者认为要坚持以“三整合”为切入点,以“三模式”为着力点,以“三领先”为突破点,形成以点示范、串点成线、连线成片、覆盖全域的基层党建示范网络,打造梵净山环线党建长廊,构建“党建示范一日游”。
二、坚持“三整合”,构建“梵净山环线党建长廊”
(一)坚持党的组织与旅游干线整合,强化组织建设“核心”。 优化党组织设置,实现景区党组织全覆盖,为梵净山景区“聚力”。科学设置党组织,根据景区规模、党员分布,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挂靠组建、统筹行业区域组建等方式,把支部建在景点上、建在服务团队上、建在景区企业上,实现景区党组织分类设置。理顺隶属关系,根据党组织的组建方式、行政或业务隶属关系,探索在木黄、永义、新业乡镇党委设立景区党总支(党支部),在木黄镇凤仪,永义乡团龙、亚盘林、慕龙,新业乡平所、芙蓉,朗溪镇甘川,缠溪镇湄坨,合水镇兴旺,新寨乡大云设立党支部(党小组),以景区党组织管理为主,原所在支部协助管理,发挥党员在景区民事调解、环境卫生治理、导游服务、消防安全等方面的作用,实行景区党员“双向进入、双重管理”。创新党务工作者配备模式,打破行政、区域、行业界限,采取公开选拔、公开选聘、“两推一选”等多种形式,选拔景区党组织书记,选派景区党建指导员。
(二)坚持党的阵地与旅游要素整合,推动经济发展“中心”。优化服务质量,将阵地建设与旅游发展深度结合,创新景区党员服务平台,为梵净山旅游行业“聚气”。 整合资源,依托村组织活动场所设立“党员服务驿站”,在景点售票窗口、旅游企业、游客服务中心、停车场等建立党员先锋岗等,分设来访接待、信息咨询、党员承诺公示和成果陈列展示“四大服务区”, 添置电子触摸屏、投影仪和音响功放系统,配置党史图书、党史音像资料,聘请义务解说员、志愿者服务队做好日常接待,将其建成接受游客群众求助、彰显党员优质服务的窗口,将其打造成面向景区党组织、面向景区企业、面向景区旅客服务的资源共享平台,将其塑造成缅怀红军革命历史、展现土家民俗文化、展示经济发展成果的传统教育基地。如朗溪甘川退休老干部杨秀强,带领甘川村民开办农家乐,吸引县城及沿线旅客前往甘川品农家美食、观春月桃花、买紫袍玉带。
(三)坚持党的工作与旅游服务整合,凝聚干群关系“民心”。 优化活动载体,找准景区党建服务旅游的切入点,为梵净山旅游胜地“聚金”。突出“支部建在景点上,党员活跃在景区”主题,在景区党组织和党员中开展“五个一”活动,即“一人一卡”,党组织为每个党员制作岗位监督卡,由党组织和党员、游客进行监督、评议;“一人一证”,党组织为每个党员制作上岗证,党员履行职责必须执证上岗,接受游客监督;“一人一册”,党组织发给每个党员一本工作手册,由本人记载自己完成各项工作情况;“一人一书”,党组织与党员签订服务责任承诺书;“一年一评”,党组织每年对上岗的党员进行一次评议。积极引导广大党员建立党员责任区、党员服务岗,实行党员挂牌上岗,公开党员联系电话,使党员亮明身份,主动为游客服务,走“围绕旅游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旅游”的“双赢”发展之路。如团龙村和坪所村支书,带头修建土家木楼石板房,兴起了印江本土民俗文化的热流;开办农家乐和乡村旅舍,示范当地村民在环线上发展旅游经济,带头致富。
三、创新“三模式”,构建“党建示范一日游”
(一)创新“1+4”红色党建模式,将木黄建成著名的党员教育示范基地。注重挖掘木黄红色文化资源,探索“1+4”红色党建模式,即围绕将木黄省级风景名胜区打造成为“全国党员教育培训示范基地”的总体目标,积极创建革命烈士陵园 “党员理想信念教育示范点”、会师纪念馆“党员廉政教育示范点”、会师广场“党员岗位服务示范点”、金厂河景区 “党员承诺服务示范点”。在革命烈士陵园设立党员宣誓大厅,以加强游客党员革命理想信念教育;在会师纪念馆设立志愿者宣传讲解基地,分期分批举办讲解员、导游员、接待员、红领巾义务讲解员和青年志愿者培训班,提升木黄红色旅游的讲解水平;在金厂河景区设立“党员服务驿站”,为游客提供学习、休息和服务场所;在相关活动场所设立党史展示区,采取图文并茂、形象直观的方式,将历史人物、革命故事搬上文化墙广为宣传,为党组织和党员了解党建、学习党史、保持先进性提供学习阵地。
(二)创新“1235”景区党建模式,将永义建成梵净山西线服务窗口。充分发挥梵净山环线横跨永义线路较长的优势,探索“1235”景区党建,即开通景区党员服务热线,设立党员责任岗、党员示范岗“两岗”,完善景区党建联席会议、旅游企业党组织联建、驻景区党组织联动共建“三联”制度,践行游客求助、卫生监督、纠纷调处、秩序维护、安全防范“五承诺”。 积极推进景区党组织联动共建,开展以“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基础设施联建、公益事业联办、文化建设联兴、景区党建共商、景区文化共创、景区事务共管、景区难题共解、景区活动共办”为主要内容的联动共建活动。各景点常年开设党员服务热线,设立党员服务责任区、示范岗,各景点都挂出醒目的“景区党员责任区示意图”,设立旅游咨询服务岗、景区秩序维护岗、公共卫生管理岗、古建筑保护岗等,让党员有位有为。景区为“农家乐”等个体经营中的党员经营户设立“共产党员经营户”标志牌,印制“共产党员服务卡”,将党员身份亮出来,带头为游客提供优势服务。各景点成立“景区青年志愿者工作室”,把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与弘扬志愿者精神相结合,建立志愿服务档案,创设志愿服务平台,组织党员、青少年积极为游客排忧解难,以热情服务迎来游客,以真情服务赢得满意。
(三)创新“1236”党建效能模式,将新业建成生态文化旅游展示中心。把新业沿线的生态旅游、产业资源和党建成果有机结合起来,探索“1236”党建效能模式,即通过打造一条“梵净山环线生态旅游产业带”,构建乡村旅游、观光农业“两个”党群共富联合体,创建产业党组织、产业示范基地、专业合作社 “三类”先锋平台,实现组织建设好、服务民生好、产业发展好、文化惠民好、社会治安好、新农村建设好“六个好”党建效能目标。发挥聚合效应,开展“支部联建”、“村企共建”活动,把协会、党组织建在产业上,创建黔芙蓉鸡养殖协会、珙桐科研园、芙蓉乡村旅游中心等党群共富基地,从旅游、产业、人文、新农村等多个领域向游客展示“景美、人和、业旺、貌新”特色的党建文化内涵。发挥扩散效应,深化创业带富工程,把党员、致富能人聚在产业链,鼓励党员积极领办、创办产业示范基地,引领党员、群众围绕旅游发展旅游工艺品加工、土特产品开发、农家乐等致富产业,形成集“游、看、学,吃、住、娱、购”功能于一线的“美丽党建长廊”。 发挥激活效应,大力培育“黔芙蓉”鸡蛋、“芙蓉窖酒” 、石板寨民族风情游等品牌,充分发挥产业基地的示范作用和党建工作的龙头作用,让党员、群众富在产业链,形成以基地为纽带、服务为宗旨的党建示范带。
四、实现“三领先”,提升基层党建科学化水平
(一)在形成党建工作集聚效应上领先。系统科学原理告诉我们,党建品牌必须要有系统科学的思想、方法和措施,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定位、高质量动作,才能拓宽思路、整合资源、形成合力,发挥整体效益。打造“梵净山环线党建示范长廊”,正是坚持了规划的理念,注重党建资源的整合利用,将“孤立型”的党建示范点连成“圈带型”的党建示范群,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示范点的示范典型带动作用,凸显集聚效应。
(二)在提升党建示范点整体水平上领先。示范带动是实践证明推进党建工作行之有效的科学有效方法。开展梵净山“党建示范长廊”创建,能有效打破 “遍地开花、聚集效应不强”的党建格局,真正发挥示范点“强组织、建阵地、聚人心、促发展”的带动作用,让基层党建“看有形象,说有经验,学有榜样,赶有目标”,提升党建示范点整体水平,打响印江“党建示范一日游”品牌。
(三)在服务经济发展生动实践上领先。党建工作只有自觉融入中心、服务经济社会事业发展才有生命力,才能出生产力。站在新的历史征途,县委、县政府提出要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农业现代化、旅游产业化“四化进程”,成功创建全国优秀旅游目的地城市。在这种背景下,围绕全县中心工作的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推进,大力实施梵净山“百里党建示范长廊”创建工程,有利于扩大党的组织工作覆盖面和渗透面,更宽领域贴近发展实际,更好地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加快发展、推动转型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