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走进印江 > 民俗风情
严寅亮故居

严寅亮故居座落在印江城南8公里处的新寨乡黔溪村阳坡村民组。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其曾祖严启凤始建。占地约700平方米,座南朝北,北纬27°58.082´,东经108°23.975´,GPS(海拔)660,坐标35米。东临峰峦起伏的峨岭关,西接山泉奔涌的观音沟,背倚山高泉涌的大山梁子,北俯浮雕似玉的睡美人。这里山厚泉厚,山幽泉幽,山奇泉奇,山青泉清。山的这边是岭,岭的那边是山,岭岭相对,弯弯相环,一弯一水,一水一湾。在山和水的环萦里,在水和树的映射间,故居轻风拂拂,清爽幽幽,是墨客骚人煮茗赋诗的最佳场所,亦是书法爱好者精研书法艺术的画廊。

据传,故居后有一绝壁,挺石而立,状若灯笼,当地人称“壁上挂灯”。危崖之下,清泉涌流,冬暖夏凉。远观洗浴之人,犹如童子磨墨,临池荡波。曾有风水先生将北边的斗蓬山与壁上挂灯联系起来断言:此地百年后,文留蓬山,武挂状元。严启凤闻之,便请风水先生寻龙问脉,结果选中此地造房。严寅亮在此度过了少年时代。

故居为砖木结构,正房五间,五柱四瓜,硬山顶,盖小青瓦,具有印江典型的民居特征。厢房两间,三柱二瓜,一间为龙门大道。砖砌斗合院墙35米,影壁上有“福”字对大门。“福”字0.5米见方,在凹陷的矩形中,阳刻。“福”字凝重、典雅,逼人豁然开朗。细观“福”字,又有八边形框,角、边均刻有蝙蝠、花草,蕴涵着浓郁的民俗文化,寓意着传统风俗中的“福、禄、寿、禧。”院坝用青石板错缝铺就,踏步三级登阶。

清咸丰四年(1845年),严寅亮出生于此,光绪十五年(1889年)考中己丑恩科举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恭书“颐和园”,直捣皇家园林独邀“宸赏”。从此,“蓬山留翰”,蜚声海外;《剩庵墨试》,书者飨求。

光绪十三年(1887年),严希纯(严寅亮第三子)亦出生于此,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此后,在周恩来、朱德的直接领导下,从事党的地下工作,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立下了不可麽灭的功勋。

其孙顾复生(从母姓)是著名医学博士、心血管病学专家、北京友谊医院内科教授。一门三代名家(书法家、革命家、医学科学家),世所罕见。

故居在土改时,东边正房二间划给严守清、严守贵,厢房划给严循宣,西边的碓房、磨房划给秦老毛。1985年,后裔严康强以300元现金加棺木一副买回厢房;2006年,以9050元现金买回正房。可惜的是,碓房、磨房在1985年由时任县长严天华批文损毁。

故居因其年久月深,木质腐朽。为承传翰墨书香门第,世代瞻仰严希纯的丰功伟绩,200611月,后裔严康强及其亲友筹资百万,按原貌整修复原,开设展厅四间。

严寅亮展室现有:严寅亮像、严仲谨(子)像、杨蒲珍(媳)像、严仔肩(孙)像、孙顺仪(孙媳)像,还有书法作品和慈禧赏赐的龙纹花边印章等。其书法落笔轻快,行笔遒劲,峭拔而秀,绚丽而雅。印江诗人、戏剧家李敦礼赞云:“巨笔如椽涌烟云,御园濡墨国人惊;剩庵遗韵传千古,从此书香独擅名”。(李敦礼题并书)

严希纯展室有:严希纯像及其革命事迹图片、严希纯之女严庆蓉像、杨昌明隶书作品等。严希纯的一生是硝烟弥漫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奋斗的一生,他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建设事业,献出了他毕生的精力。北京著名诗人海霞于196510月悼曰:“战斗并肩二十秋,几经风雨忾同仇;山城漫泼千重雾,沧海横飞万里舟;肝胆照人甘舍血,忠诚为党愿埋头;耕田挤奶刍余草,我悼黔中不老牛”。(据严康强回忆,现有杨昌明书法作品)

堂屋之中,严寅亮、严希纯、严仔肩三代铜塑像同堂而坐,好像在那里为人不倦教导,指点迷津。印江著名诗人周尚贤题诗赞曰:“阳坡世泽四山青,吾辈亲躬拜大贤;著世才高传中外,名芳厚德享故园;颐园书艺流千古,御赐玉章值万钱;磨棒成针非一日,银钩铁画誉人间”。(周尚贤题并书)

故居已初步形成旅游景点,既是教育青少年崇尚文化知识、弘扬书法文化的重要基地,亦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基地。印江籍全国著名书法家魏宇平先生为故居题写匾牌,全国各地参观者慕名前来,络绎不绝。【陈法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