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主页 > 走进印江 > 民俗风情
梵净山团龙贡茶史迹

被埋没百余年的梵净山团龙贡茶,继1994年6月被评为国优新产品,荣获“中茶杯”一等奖后,二○○○年元月又荣获第六届国际食品博览会金奖,经科学测定,其奥妙已被农业部茶叶检测中心破译,特别能够过硬的是茶园土壤中对人体有害的铅、六六六、铜及其他有害物质低于规定指标的数百倍,是货真价实的无污染绿色食品。

地处梵净山西麓的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永义乡团龙村,为梵净山西南麓峡谷涧的“袖珍盆地”,距明清四大皇庵中的护国寺和坝梅寺均为4公里;梵净山的旅游公路直达村中,系西上梵净山的必经之处。

                               团龙贡茶
    老的茶俗

团龙村1999年底的总人口为905人,其中土家族880人,其余为汉族;有耕地838亩,其中田752亩,土86亩;山林总面积为8800余亩,森林覆盖率占总面积的94%,为全县森林覆盖率最高的村。这个村平均海拔高度为1356米,年均气温14℃,年均降雨量为1200毫米至1350毫米,全年雾日为150天,高山达180天。

团龙村所产“贡茶”闻名遐尔已近六百年历史。“团龙贡茶”与其说是名特产,毋宁说是大自然所赋予的佳珍,绿色宝库中的精品。这里除了一派葱笼生机、莽莽苍苍的原始生态外,还有众多的清泉,纵横交错的溪流相互交织,形成山重水复,层林尽染,百鸟争鸣的优美画景,堪称“世外桃源”。

最早来团龙村定居的是柴、蔡、熊、梁四姓,他们的入黔始祖是唐末宋初自酉水和澧水而来,为避战乱,隐居深山,开荒种地、打猎为生。明清时期又有冯、陈、杨、代、吴、余等姓迁入。

这里的180户人家,几乎家家的房前屋后都有茶。一连走访了几户人家,他们几乎都是异口同声地回答:“茶不是自家种的,也不知道是从哪里弄来的种子,是自生的。”每家房前屋后的茶树林,年纪再大的人也说不清是什么时候长出来的,他们只知道老祖宗的传说。经过实地验证,一般茶龄都在250年以上,最长的可达600年左右。

                         采摘贡茶

奇怪的是,这个村的家家户户,无论男女老少,也不论是贫是富,家家都有经常饮茶的习惯,都有一套较为完整的茶具。茶罐煨得油黑发亮,被茶垢和烟腻糊得看不见陶质,最久的已传了五辈人。茶碗分几种类型,自家饮的是清花小碗,给客人的是一种细小的茶杯。给客人倒茶也很讲究:将煨好的茶水执于手中,空杯举到客人面前,罐口朝客人的右臂方向,轻轻地倒上小半杯,想多饮也不可多得,问明底细,他们说:“茶满伤人,这是规矩。”

有一个叫柴洪向的老人自称:“喝了我们的团龙茶,走路也是脚轻手快。”的确,茶水的数量虽然不多,先是微苦微涩,渐而回甜,有清凉、爽口、觉得头脑特别清醒之感。团龙人自家饮的茶也是有规矩的,分早、午、晚三次,平时也不乱喝茶,他们说:“茶喝多了也伤”,祭后酒朝四方洒掉,茶水留下,以茶代酒,自老而少逐一喝下,目的是确保来年安康。

这里的土著民族在祭祀的时候还有个古老的习惯,吃饭时不准说话,菜不分盘,混合而煮,不准动刀,只能手掐,肉不细切,只能成砣,吃后各自离去。

这里的山民对古代的茶坞,不屑施肥,也不断枝,他们说:“施过肥的茶便失去了本真和本色茶味。”听其自然,老死为止。采茶也只能分三次,首次是清明节前后的清明茶,称为“阴阳茶”;二次是立夏前后采的茶,称为“热茶”;三次是立秋前后采的茶,称作“扫尾茶”。炒茶也有讲究,茶采来后让其先捂上三五个小时,然后将锅洗净,以文火一次炒干,装在罐子里,用火纸封好,置放柜子里。

贡茶种种

据查“团龙贡茶”涵义很广,分“阴贡”和“阳贡”。“阴贡”,即每年以最好的茶叶向梵净山中“四大皇庵”中的每一个皇庵送上一两包;另外是以较为普通的茶叶灌于菩萨的“腹内”;还有就是用茶祭祀祖先。据这里的老人回忆,每年的春茶都要每家献一点给本姓的祠堂。过去每年回老家酉溪、澧溪挂清的时候都要带点春茶,除祭祖用以外,还要送一点给当地年高德重的人。“阳贡”的层次比较复杂,《明实录》中记载:“思州方物茶为上。”明代的团龙村系朗溪蛮夷长官司管辖,隶思州。土官为取宠朝廷,广寻方物,投其所好,献团龙茶作贡品。另据《柴氏宗谱》所载:“永乐辛卯,广征方物,土司追逼,苦于无奈。致荣祖急中长智,以团龙茸茗而献之,上大悦,恩为宠物。”此后年年成为常规性的贡物。据现还保留着三垅老贡茶的陈昌义老人回顾,他们的祖宗代代相传,采的并不多,关键是采摘和制作都很讲究,比如每年春分一过,就有土司亲临现场,采摘首次打春雷时刻的茶;其次是摘“合闪茶”,选择在夜间进行,每闪一次电就摘上几片茶叶。每当遇到立春后天气变化,估计要打雷的时候,男女老少都上山,有时冒雨或摸黑采“雷公茶”和“合闪茶”,加工好以后装进土罐子,贴上土司的封皮,土司派人用马驮走献给皇上。另一种“阳贡”,是敬奉土司官和抵除皇粮国税。据柴洪权的父亲,九十多岁的老人柴炳茂回忆,团龙人用茶抵赋税,一直到民国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为止。

贡茶的活证

据八十岁的老人熊德富介绍:“团龙的好茶可以煨化铜钱,正常的人不可多喝。”这里虽然家家户户都有祖传的茶树,但真正的贡茶树,现在只保留四处。一处是贡茶岭梁子上陈昌义、陈世贵家的三垅,据贡茶主人陈昌义(86岁)介绍。这三垅茶树已有十多辈人了。这三垅茶表面看来已经枯老不堪了,可它的奇特之处就在于所长嫩芽全部发红,炒后也是红的、茶水也是呈红色,这三垅茶每年只收干茶叶两斤左右,不用于销售,连自家也很少食用,只用于治病,村里有人病了(特别是痨症)给一点,还有就是用于招待高贵客人。另外还有三垅,就是生长在海拔1500米的龙门坳村民组柴泽华家的责任地和山林边,这三垅茶共分蘖出二十二株支干,树龄近六百年,每株支干一般高度都在3.68米至4.21米之间。目睹了柴泽华家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攀树摘茶的情形。每垅的根茬直径一般都在19厘米至23厘米之间,每株支干的直径(胸径)为14.2厘米至18.8厘米,树幅宽13米。有关专家认定,这是中国定植绿茶树中树龄最长、保留最好、杆径最大的中国茶王树。不仅有植物保护价值,更重要的是对西南绿茶的开发史有较高的研究价值,特别是对“团龙贡茶”源流起了活证作用。

另据陈世培介绍,这个村除贡茶岭梁子上、龙门坳这几个地方产贡茶以外,还有杉木脑和祠堂坡也有“贡茶”,只是茶的质量稍差一些。此外,其他农户家的品种都是清代品种,叶质和外观也大相径庭,有纺垂型、柳叶型、兔牙型、剑叶型、径圆型等不同型号,表面看去都油亮翠绿。据茶叶专家们鉴定,团龙茶的茸毛含量特别高,所含安基酸、茶儿素、蛋白质和单宁都比普通绿茶高。

现在的团龙茶,虽然美名在外,因为采摘、加工、包装等原因,再加上交通闭塞,顾客怕购到假团龙茶,因此,团龙茶的经济效益并不突出。这个村家庭种茶最多的是宗家沟村民组,户均产干茶60余斤,最多的要数张玉明、廖国婵、李川明各家可收150斤干茶叶。全村户均50斤,每市斤售价十五六元。另外,自1996年起,由本村柴洪武领办的茶场、共有300余亩团龙茶产生了效益,对加工工艺进行了改进,所加工的“团龙贡茶”,比传统“贡茶”味道更加鲜美。提及大力发展“团龙贡茶”一事,村民们信心很足。欢迎客商来团龙共同开发。

团龙茶中的保健物质

据团龙村人介绍:这里的人一般都是长寿的,宗家沟村民组的李陈氏活了一百零九岁,这个村普通人的寿命在八十至九十岁的居多。当地中草医无论治什么病都以茶为引子,它的药用功能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性甘咸、温、无毒、有利尿、消食润肠、温中益气之功能。”著名的保健学家胡季华先生称:“在茶叶家庭中,绿茶可谓一枝独秀,除了富含具抗衰老作用的维生素E及维生素A外,价值最高的莫过于茶多酚。”茶多酚是茶叶中30多种酚类物质的总称,一般绿茶约占茶叶干物质的20%至30%,而团龙茶叶却高于30%,经有关专家验证,认为团龙茶有下列保健功效。

                        长寿的秘诀

1、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茶多酚可以降低血液中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的含量,减少脂质在血管壁上的沉积,具有预防动脉粥样硬化,降低血压和血脂,防治血栓等多种保健功能。

2、防癌抗癌,增强肌体免疫力。茶多酚可影响体内酶系统,具有阻断致癌物生成、抑制致癌物质的作用,当然其浓度要比平时饮用茶高10倍功效才较为显著。

3、延长青春,延缓衰老。按照自由基学说的理论,衰老的原因是组织中自由基含量的改变,这种改变使肌体的细胞功能遭到破坏,从而加速肌体的衰老。茶多酚具有清除自由基的作用。

4、辅助治疗糖尿病。日本一位医学家研究证明,常饮冷茶有利于治疗糖尿病。这是因为茶多酚具有促进胰岛素合成的功能,同时还能除去血液中过多的糖类物质。但要注意用冷开水泡茶,如用开水泡茶,将会降低疗效。

团龙人认为,他们长寿的秘诀就是:家家有茶、人人喝茶、与茶相依为命。(资料来源:《梵净山绿茶》)